问题1:大学,乃大人之学,为什么大人之学在明明德?
王阳明答:
大人将天地万物(包括自己)视为一体,天下犹如一家,万众犹如一人。而小人则根据形体的差异分个你我出来。
大人能够以万物为一体,不是刻意使然,而是其仁心即是本心,故能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
其实不仅仅是大人,即使小人之本心也是这样的,但他们自己让自己成为了小人。
任何人看见小孩不慎落入井中,都会产生惊惧、警惕和恻隐之心,这是因为他的仁心与落井的小孩是一体的;小孩与我们是同类,但即使我们听见鸟兽的哀鸣、看见鸟兽因恐惧而发抖,也一定会产生不忍之心,那是因为我们的仁心与鸟兽也是一体的;鸟兽与我们一样有知觉,但即使我们看见草木被摧折,也一定会产生悯恤之心,那是因为我们的仁心与草木也是一体的;草木和我们一样具有生命力,但即使我们看见瓦石器具被损坏了,也会产生顾惜之心,那是因为我们的仁心与瓦石器皿也是一体的。
这种无差别的一体之仁,即使小人也一定具备,这是先天赋予我们的天性,它是一种明明白白、永不磨灭的存在,就是大学所谓的“明德”。
即使小人不能以万物为一体,狭隘僻陋之心与万物分离,他的一体之仁还是不会消失,那是因为这个时候,他没有产生私欲,因此仁心没有被私欲所蒙蔽。一旦他动了私心,被私利所蒙蔽,利害相攻,愤怒相激,就会毁物伤人,甚至骨肉相残,无所不为,那一体之仁就烟消云散了。
因此,如果不被私欲蒙蔽,即使是小人,此时他的心还是大人的仁心;一旦被私欲蒙蔽,即使是大人,此时他的心就和小人之心一样狭隘僻陋,不再与万物一体了。
总之,所谓大人之学,无非去其私欲,彰显明德,恢复与天地一体的那个心体的本来面目而已,不是在心体之外,通过增益而获得的。
乐德乐按:
《大学问》因为采用的是问答体的形式,因此它与《大学古本序》在语言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后者凝练,而前者类似口授,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其辞。
简单归纳一下,王阳明的回答表达了三层意思:人的本心与万物一体,是上天赋予的一体之仁,大人之心即本心,小人之心即被污染的俗心;大学即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在于明明德,明明德即去私欲复本心,换言之,大学就是去恶从善,从小人变成大人;最后不忘批评朱子的格物穷理说,明明德必须内求,不可外求。
总体来说,王阳明把深奥的明明德具体为去恶从善,这样就使得大学之道简单易行,人人可行。
----《我读大学7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