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哲学·人生 2001年
怀旧的情操是一种审美的情操,一切艺术都是在怀旧中孕育的。凡是失去的都是美好的,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当一样自由的东西受控于理性时,往往会失去它那神秘的、可望不可及的光辉。
随着科技的的发展。人类控制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了。人们变得越来越崇拜物质了,所谓物质主义、拜金主义者是也。人们贪图实惠和享受的时候也就放弃了精神,放弃了人和世界的神性。人生和世界失去了意义,只剩下它们的实用性了。
世界的发展就是能量和载体的发展,能量获得了载体才能发展。
回忆+想象=创作。 任何作家创作前首先就是进入回忆,在回忆中去寻找那闪光的一点,那便是创作的契机。
只要深刻地创造了一个人物,那么该人物的生活必然会融入社会、历史问题以及时代感。
爱情不等于婚姻,是因为婚姻受制于许多外界因素:它要考虑到年龄、经济、健康状况、社会地位、家庭等等,然而将爱情置于次要的地位。而爱情出于内心的渴望,它脱离了外在的束缚,只承认情感和审美。它是爱情本身,而婚姻却已经异化了。要追求真正的爱情,往往要做出许多牺牲。
爱情的深度也是心灵的深度,爱情的力量也是心灵的力量。它可以战胜死亡,也可以带来死亡。它把你推上辉煌的巅峰,也把你抛入绝望的深渊。你是它的囚俘,命运全被它安排。总之,爱情排除了理智和对其它东西的贪图,纯粹是心灵的力量。
理想主义就像灿烂的朝霞一样,照耀我们、引导我们。没有理想主义,人生就没有色彩。在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理想主义被抛弃、被流放。然而,没有理想的幸福只是动物式的幸福。我宁愿高贵的痛苦,而无须卑贱的幸福。
最高的幸福是心灵的幸福;物质上的享受只能说是舒适而已。
没有梦,就没有内在的自己。我们的一生,应该去追寻自己的梦。
真正的幸福毕竟是罕见的,在寻觅它的道路上必然阻碍重重。它像绚丽迷人的霞光那样虚幻。霞光是大自然的折射,而幸福是心灵的反光。
对精神的追求使人高尚,对物质的迷恋使人庸俗。
按照金钱和地位来划分等级,是社会的不公造成的。应该按照心灵的高下来划分。
音乐创造出一个声音的世界,我在它的原野和山谷里漫游。它雄壮、磅礴,它温柔、缠绵,赋予世界以强烈的感情。音乐是一种深沉心理语言。只能意会,不能言说。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是生命的两翼。乐观主义是生命的能源和动力;悲观主义是对生命本性悲剧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怜惜。前者唱出高亢的生命赞歌,后者发出对生命深沉的叹息。
乐观主义是人类感情中积极的一面,从人们的愿望出发,人首先是乐观的。当热烈的愿望遇到严峻的现实后,乐观就会转为悲观。青年人、创新派以及改革派一般是激进的乐观主义,政治上成为左派。悲观主义是人类情感中消极的一面、保守的一面。当人们看到现实的冷酷和绝望后就会生出悲观的情绪。当传统的价值受到挑战,人们会捍卫它。这在政治上也称为右派。以前,我国极左思潮占统治地位,不允许任何悲观的情感存在。而在西方则蔓延着浓重的悲观主义思潮。其实,两种情感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任何强制都是非人性的。
以前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都拍得不错。痛苦最能体现情感和心灵的深度。富足和享受往往使人产生无聊和空虚感;而人在逆境中会感觉到心灵的深度,对幸福的憧憬会使心灵产生能量,而感觉会变得敏锐和踏实。
我们对某一东西渴望时,它就被诗化了。
要表现最美的东西,就要站在负面去看它。要表现幸福就要站在痛苦的深渊里去眺望它,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
贫困和痛苦是美的土壤、艺术的温床;是人生的伟大教科书。经历过痛苦并对其有所领悟的人会变得深刻、真实。
故事是情感和生活经验的载体。
生活和时代是故事的外在要素,心灵和情感是内在的要素,。因此小说的中心是人性而不是观念的演绎。凡是能打动人心的,无疑都表现了人性的深度。
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风格、语言及文体都非常优美,但框架细小,没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么大器,能容纳那么浩瀚的生活海洋。前者像优美的独奏曲,后者像辉煌磅礴的交响乐。
好的作品都富有道德和宗教感,而且用一种深刻的悲剧力量来打动我们。
情节是骨、描写是肉。情节要匀称挺拔,有风骨;描写要丰富细腻,有美感。
观念只能产生在人的思想里,而不能由作者直接说出来。
用情感和想象的笔触去描写才会有灵气。感情是动力,想象是翅膀。
先搞出总的情节框架,具体的情节待写的时候再发挥。
构思和描写时,仿佛在回忆和想象中游泳。
故事的框架能承载我所要表现的人性内容。
故事的环境要想清楚:现实+想象、 人物要列出:模特+想象
情感和心灵的开发就走向内心深处。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时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自己的内心。
所缺乏的知识可查阅资料。
情感的深刻在于痛苦和幸福两极之深处。痛苦是现实的,幸福则往往是短暂和虚幻的。为了短暂的幸福宁可舍身。
至善至美的情操使故事充满了光辉。
人物模特和环境都很重要。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就等于没有载体。一切就像散了架一样,不真实和没有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