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白居易与他的“命中红颜”

白居易与他的“命中红颜”

作者: 唐风汉韵1970 | 来源:发表于2023-12-13 11:04 被阅读0次

    上学期间我听老师讲故事记住了两位诗人。一位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李白,另一位便是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念给村翁老妇听的白居易。

    唐代诗人众多,但真正够得上“伟大”这个名头的一共也就三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魔白居易。  能和李白杜甫并列的白居易当然不会是一般人。据说他诗很多,一生写了3000多首;据说他官很大,最高是刑部侍郎死后又被朝廷赠为尚书右仆射也就是丞相。

    今天就说一说白居易,但不说他的诗和官单说他生命中的几位女子。

    很多人知道白居易有个好朋友叫元稹,两个人并称“元白”。但元稹是个标准大渣男,也许有人觉得与渣男混成铁哥们的白居易也好不哪里去。

    还真不是这回事。

    01

    说起来你很难相信,白居易结婚很晚,直到37岁才在母亲高压下无奈完婚,这在封建时代简直不可思议。你也许会问这家伙是不是长得很磕碜比恐龙都吓人,或者身体有毛病再或者就是心理有问题奉行什么不婚主义?

    都不是。

    不是因为穷,白居易爷爷和父亲都做官,虽然官都不算大,但和穷应该扯不上关系; 从流传下来的文字看,白居易也许算不上美男子,但肯定不丑,可能和你我一样就是大众模样儿; 能写出传世作品的白居易当然更不是智障或变态人士,原因只一个,他母亲陈氏。

    这恐怕就得从根上谈起。

    白居易母亲陈氏其实是白居易的亲表姐,是他亲姑的亲女儿。换句话说他父亲白季庚娶的是亲妹妹的亲女儿——亲舅娶亲外甥女儿,即使在思想开放的唐朝也有点背经离道,所以白居易对这点讳莫如深。

    陈氏嫁给亲舅时刚满16岁,白季庚42,比他外甥女大了26岁——也就是说他妹妹生下外甥女时白季庚已经26岁,早过了结婚年纪,他为什么迟迟不结婚?他外甥女刚满16岁白季庚就急急娶进门,难道这当舅的就一直在等外甥女长大?这里面有什么无法形诸文字的隐秘?

    应该是有的,从网络搜索到的信息有一句很有意味:白季庚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古代男人尤其是稍有名气的男人都讲究三妻四妾的,这白季庚为啥只娶了一位外甥女?

    我由此想到两个成语:心无旁骛,爱乌及屋。

    所属者谁?你猜吧,我不能告诉你,如果实在猜不出什么,我提醒你可以联系第二个成语。

    你可能要拍大腿,天啊,怎么能这样,如果真想你说得这样岂不乱了人伦?

    算不上,人家不过娶的外甥女。文姜与齐襄公那些被写进历史的花花事儿才叫乱伦。

    回归正题,当爹的白季庚42岁结婚,当儿子的白居易也到了37岁才结婚,难道晚婚也是家风要遗传?

     不是。白居易情窦初开的年纪并不晚,他11岁到父亲任职地符离认识了一位邻家女孩叫湘灵,那年湘灵才7岁。两人可谓青梅竹马,情窦初开时彼此心有灵犀暗定一生情缘,这一年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白居易还写了首诗赞美湘灵。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白居易《邻女》

    诗人说起情话来那真是肉麻,你看他把湘灵夸成什么样子:美丽赛天上的仙女,简直就是嫦娥下凡纯洁得就像白莲花……读这首诗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白居易多么高兴,湘灵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令他心动神摇如痴似傻!也许写此诗时,白居易一定想着这世间最美丽的事莫过于能天天与湘灵在一起,朝夕相伴耳鬓厮磨如胶似漆。谁知他母亲陈氏坚决不同意,母子两人拉锯战僵持了接近20年!

    接近20年光阴,从19到37岁这对爱情中的男女多么宝贵,然而在陈氏阻挠下,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却只能在母子互不相让的僵持中煎熬。

    要说这白居易还真是个好男人,对湘灵的爱情够专一,从这一点说湘灵虽然终未能入白家却也够幸运,试想他遇到的如果是元九这类“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扔一个”的渣渣货,结局岂不像崔莺莺一样悲催?  做母亲的陈氏也实在够倔强,够强势!只因为嫌弃湘灵出身低微就一次次拒绝儿子结婚的请求,宁可让儿子打光棍煎熬20年,也绝不遂了年轻人的爱情梦。

    我有时就恶意推测也许这位陈氏有心结:你父亲白季庚娶我时已经42岁,你这还不到40,小着呢,不慌哩!

    白居易一直没放弃努力,只可惜当母亲的更倔强更固执。但白居易心里始终没有放得下湘灵,甚至一直幻想终有一天会感动母亲给一个美好的结局。27岁那年,白居易科举落榜,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为湘灵写了三首诗。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寄湘灵》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寒闺夜》

    ……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相思》

    29岁那年,白居易终于考上了进士。他觉得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婚事做主了,于是立刻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求母亲成全他和湘灵,可惜母亲仍然因湘灵门户低微而严词拒绝。白居易内心的伤痛全部凝固成一首《生离别》: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即便时光过去1200多年后,当我们再次读到这首诗,依然会为白居易内心的悲楚无奈而潸然流泪——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潜别离》也写尽了白居易无力拯救爱情的内心苦闷: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    

    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尽管如此,白居易并没有开始新的恋情仍然日夜思念湘灵——不要说封建时代,就是放在今天像白居易这样忠情专一的男子也实属罕见。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用以派遣自己对湘灵的思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夜怀湘灵》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感秋寄远》

    我们知道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就写于白居易结婚前几个月,这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因为结婚意味着与湘灵长跑了近20年的爱情彻底破灭。我不知道白居易是因为自己与湘灵的爱情悲剧而想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还是想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来排遣自己内心的伤痛,最大的可能是他写《长恨歌》时融入自己的际遇和感慨,也正因如此使《长恨歌》的情感更充沛和饱满。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几句与其说是写给唐玄宗与杨贵妃,倒不如说是借这两人爱情来书写自己与湘灵爱而不得的永久遗憾!  公元808年,白居易37岁,在母亲以死相逼的情况下,他娶了杨汝士的堂妹。走在鼓乐喧响的婚姻红毯上,有谁知道白居易此时的忧伤?也许就在与新妇跪拜之时,他也许会恍惚身旁的大概是那位七八岁便与自己相识苦爱了接近20年的邻家妹妹湘灵姑娘吧?

    在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故事中,这首《夜雨》显然无法忽略,这首诗写在元和10年,也就是公元811年,白居易40岁,已经结婚三年。但从诗的内容和情感深挚程度来看,诗中那个远乡人一定是白居易心心念念的湘灵: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 

    世间爱情大概就是这样,越是爱而不得便越是念念不忘,时日越久,初恋的影子便越清晰越温暖。

    公元811年,44岁的白居易被贬江州,这次被贬对他影响很大几乎可称“分水岭”。被贬的理由表面是因为他母亲,根本的原因还是官场政治——从不做小人的往往被小人中伤,讨厌奸倿的最易招奸倿诬陷:这简直就是人生的悖论和魔咒。就在这次被贬期间白居易偶遇在外漂泊的湘灵父女,此时湘灵已经40岁仍守身未嫁。

    此情此景,你知道我想起了什么吗?

    我耳畔轰然响起《琵琶行》那两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有位作家说每部作品的文字里都有作者的影子,这话说得何其深刻!

    诗写的是琵琶女却又分明是白居易和湘灵,沦落天涯的何止是琵琶女,又何止是湘灵,还包括白居易自己!自己家庭圆满而深爱多年的初恋却四海漂零容生憔悴鬓染霜华,这让白居易情何以堪?: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逢旧》(一)

    五十三岁时,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绕道符离——请注意是“绕道”,为什么绕道?绕道去哪里?符离对白居易的生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那是他初恋的地方,是他认识湘灵姑娘的地方,是他生命里最甜蜜的梦乡!虽然时光一晃就是四十年,可是他依然忘不了那个地方!绕道去探寻,去怀念或者渴望再次重逢?说不清。更惆怅的是他再没见到湘灵的身影,浔阳江上一别竟是永远……

     02

    江州被贬后的白居易不管在官场政治还是私人生活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政治上激进而执着的白居易变得日渐佛系抽身官场漩涡之外,个人生活上也对男女之情看开了许多——那么专一的好男人变成这个样子,我真怀疑是不是受了他好兄弟花心大渣渣元稹的影响!

    到了晚年,白居易将对湘灵的爱转化为妓乐诗酒。不管是杭州还是苏州,白居易都蓄养了不少家妓,沉醉于诗酒山水与美色之中。

    男人至死是少年。这话说得真对,在每个男人心中,不管他年龄多老内心永远有一个18岁少女的影子。  众多家妓之中,较为出名的就有两位,唐孟棨《本事诗·事感》载:

    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自己心爱的那匹名为“骆驼”的好马并打发樊素离开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

    白居易怅然若失,时时思念:     

    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相传白居易还专门为樊素写过一首词《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一个是将近七十的白发老翁,一个是不足二十的妙龄少女,但心有灵犀的情感似乎消抹了时间痕迹,只把彼此的牵挂与叮咛传递给对方。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相思是真诚的,相思到深度不可化解与消除的时候就成了恨,不管是思也罢恨也罢都是悠悠无尽头,缠绵无绝期,悠悠叠用强化了这种缠绵往复的效果。今日一别永无再见之期,所以这说苦与痛无法释怀,除非让爱人再回到自己身边,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苦与痛也就注定无法消解。

    明月之夜,我只能独自一人登上高楼,凭栏而望了,望什么呢?当然是望天上的月,想远方的你了。  可惜的是望月月不知,想你你又收不到我的消息,那就只剩下明月下的栏杆前孤孤单单白发苍苍一老翁!  后来到了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范仲淹,他写过“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样的词句,灵感是不是从白居易诗句中获得并有所生发?

    有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居易与他的“命中红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mb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