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是否等于努力?有待商榷。
“996”的话题引发热议时,我在暗戳戳地兴奋。并不是因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而是觉得大家毕竟都还没有完全进化成机器。虽然大家都在声讨,但也仅仅是声讨而已,辞职不上班,还是要反复谨慎考虑的。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从上一辈的文化里,从为革命献身到为工作献身,一直备受颂扬,加班成为爱岗敬业的代名词。但是现在的时代,我们自称社畜,上班狗,加班狗……可见,上班于我们是一种“不得不”的状态。
加班文化让北上广深的年轻人的生活只剩下工作。当成就感来源于对工作名望、业绩、薪水的追求,我们就会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生活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了。跳出来看,职场用其评判标准左右了职场人的价值取向,职场人当下的努力,看似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而奋斗,但其实是在迎合社会的价值取向。
我们用金钱、地位、名望作标尺来衡量自己的存在价值,衡量别人的价值,进而衡量情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漩涡?
大家都说“年轻时就应该努力工作、努力挣钱,以后才能享受生活。”“任何时候都不晚”,我是不相信的,我既不赞同消费未来,也不赞同储蓄现在。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不可复制,无可替代,用对未来的想象,挤压现在的时间,这个逻辑怎么想都有些怪异。
还有一个怪异的现象是:我们常常会觉得,现在这么方便的社会,我们有手机、有网络、有一切唾手可得的资源,为什么我们喜欢的事情仍然没有做,喜欢的人依旧没有说?
其实就是因为太方便,这种方便,让我们获取资源、与人沟通的困难度变小、成本极低,低成本低难度的东西,我们往往不会在意:这次就算了吧,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是不是偶尔会怀念那些“不方便”的年代?
似乎大家都想好好的生活:享受衣食住行、享受亲友沟通交流、享受家庭温情、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都没有时间。即使有了短暂的休息,也不想做这些,因为平时工作太累,闲的时候只想放空自己,打游戏也好、刷屏也好、睡觉也好……都好,这些都是最简单最易行的事情,因为不需要去社交。我们与人沟通交往的渴望和诚意,逐渐稀释,那我们在人情中得到的情感反馈必然淡薄。
我的父母努力了一生,为了挣钱养家,他们的生活的一切目标都是挣钱,等我们都长大工作了,他们的目标还是挣钱。我爸曾经几次夜里开车打盹、整夜不眠不休,他们很累也怨怼。他们完全没有生活:家里乱糟糟的、吃饭随便凑合、没有娱乐消遣、没有衣食住行。但我无法劝服他们,他们坚持了一辈子的理念,根深蒂固,即使劝服了他们,他们也会陷入没有人生目标的不安中。
但是,他们停不下来,或者说,他们不敢停下。我曾经追根究底的问为什么,他们说他们害怕没有钱的日子,害怕穷困的境地。
我也常常为他们感到不安:因为他们总期待这有一天真的干不动了,就可以享受生活了。到那时,他们真的能够享受生活吗?他们还知道什么是生活吗?
对于那些“将生活融入工作”的说法,我一向呵呵,能把工作和生活融合一体的,只有自由职业者能做到。
申请离职时,老板一再跟我分析利弊,破灭了我对设计师的幻想,并且抛下诱饵说,以后可能会让我做其宣传方面负责人。
我理清楚了老板的宣传工作规划后,觉得这只是一个泡沫,说,目前的工作已经占据了我所有的工作时间。
老板问我:你六点以后的时间呢?
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老板是一个工作狂,工作休息没有任何界限,整天满眼血丝,永远不停地谈项目、赶进度,两年内,拿下近200个项目,设计师们的加班程度,可想而知。
我还是坚定的辞职了。
辞职后的第一天,看着一本书——《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存指南》。这本书名根本就是我的人生梦想!
没有想到的是真的会有这样的人,去实践梦想中的生活方式 。
一个叫大原扁理的年轻人——极其普通的年轻人,家庭、学历、工作都很普通,不普通的大概只有他自己。在这个“生活只剩下工作”的世道中,没有顺心时代潮流,遵循本心按照最低需求的生活方式找到生活的乐趣。
设想一下:高中毕业,低薪工作、并且不是主流的社会人,假如是你,你会是什么状态?我设想了一下,我大概会因为没钱而拼命挣钱,有了一定积蓄后,按照父母的要求结婚生子,再拼命挣钱供养孩子,拼命挣钱养老。但大原扁理给了不一样的答案:年纪轻轻的他不依靠父母,曾经独自出国旅行,做二休五,不苛待自己的生活条件,却过上了很多人都想要的安逸生活。重要的是,这种生活,有“活着”的真实感。
当然,这本书里的生活方式,并不会适用我们所有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照做的。大原扁理的生活方式,没有奢侈浪费,极简节约也满足不了都市生活中的虚荣和贪婪毕竟这是个世界有太多太多的诱惑,少有人能像大原扁理那样不为身外事物所动,这个时代的人,好奇心太强、无欲太强,想象力也太丰富,却在众多的诱导中迷失自我。
我真的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他既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有十足的敢于去实践,我们难道能不承认这是一个有勇气和智慧的人吗?这本书中作者的经历当然不能成为我们的生活范本,但至少向我们展示了人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可以有另一种可能。
下面是从书中择录的几句话,很喜欢。
在觉得快要迷失自我时,散步是个好办法。
重点在于避开信息泛滥的车站附近等地,前往河川公园等大自然的场所。
我会专注地看着天空,树木或水流等自然事物。
这时或许可以说是从宇宙的视角来看吧,如果能透彻地看着大约20万年间创造出来的事物,通常也能领悟到,世间绝大多数事物都如同宇宙尘埃般微不足道。
对待书的态度,或许跟人交往的方式类似。这种凭第一印象决定要不要放弃的感觉十分相似。注定相遇的人或是书,最后总会自然地碰上,所以一切都不用拘泥。
若是完全去除掉我的头衔、地位或财力后,对我这个人仍有兴趣的话,那真是令我在高兴不过的事了。
以“活着”这件事为目标。
没有钱就没有自由,这实在太不自由了!
待在不正常的地方久了,就会觉得那很正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