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故事需要选吗?需要。不能直接找本书读?不能直接从课本里随便找吗?我想不能,在之前的一些文章里介绍了为什么不能,即便是课本里的也有三观不正滥竽充数的文章,本着对自己孩子负责的态度,作为家长能选就挑挑选选吧。
比如今天给孩子选个古典戏曲故事,就不是很容易。上次给女儿讲《烛之武退秦师》,鼓励女儿好好学习古文,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以后可以阅读大量的中国古代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书籍传承三千载,有无数的好书好故事值得一看,这是别的任何国家和民族不可以比较的,他就没有这么持续这么广泛的历史和文明,也就不具备那么多经典的故事。这也解释了为啥外国小孩读的都是童话故事,美国竟是拍一些科幻片,因为他没有这个历史文化宝库,只能现编,要不就没故事给孩子讲了。扯远了,为了鼓励孩子学古文,学好以后可以读无数的好书好故事,于是举例子就说,“你看中国的戏曲,古典剧目很多经典的故事,这些英美是没有的,从年代久远来说,只有希腊和古印度的剧目能和咱比,但是他们的数量和故事的精美性不如咱。” 孩子很好奇,追问什么是精美,哪个故事最精美,我愣了一下说,“精美就是故事编的好,能感人,比如最好的戏曲《窦娥冤》。”
是的,我觉得在古老的剧目里面数《窦娥冤》经典了,还比较适合给小孩讲:写作优美,剧目短,情节简单,人物少,思想清晰,感人至深,极悲情中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神话主义色彩,还是很适合给孩子讲,让孩子学习学习的。之后我也重新翻看了很多别的剧目,比如《窦娥冤》的后来改编版《金锁记》,这个就是纯粹瞎改,为了迎合当政者啥的原因,悲剧改喜剧,非整一个大团圆,虽然很多戏曲表演《金锁记》,而不是《窦娥冤》,但是从文学价值社会以及历史价值上来讲《窦娥冤》才是丰碑。《赵氏孤儿》也行,但是稍微复杂,而且时间跨度长,都是大人的戏,小朋友听起来容易“出戏”。这个《长生殿》啊《汉宫秋》啊《琵琶记》啊《西厢记》啊都情情爱爱的不适合孩子研究,这个《雷峰塔》和《倩女幽魂》也是。什么《精忠旗》啊《清忠谱》啊什么《单刀赴会》啊,这些给男孩子讲讲还行,但终归不是特别伟大的作品,不是能拿到国际上让所有人赞美的作品。但是《窦娥冤》是,在德国美国什么的都搬上过舞台,18几几年就翻译成外文在其他国家流传了,在英国被赞不输莎士比亚的悲剧。
好了,就选这篇吧,给孩子好好讲讲。
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个剧目的心得,就先跟大家说说“一个经典“、“一个背景”和”一个误读“。
先说一个经典,就是第三折,窦娥被推上法场,唱的“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蹠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段极为经典,后来明朝清朝很多故事话本唱本都会引用这里面的词句,比如“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包括今天很多时候大家抱怨的口头禅“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这都是文词通俗化之后的流传,可见其影响之深,很经典。另外这一段的曲牌是”滚绣球“,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谁能唱出来,应该是很好听的。
一个背景,这里有个背景想给大家分享。当我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开篇就很难讲,因为开篇说窦娥的父亲为了进京赶考考功名,不得不把三岁就丧母的小窦娥抵债卖给了蔡婆婆做童养媳,凑取了进京赶考的盘缠又给窦娥找了去处。但是给孩子讲这个很残忍啊,孩子不能理解一位父亲为啥能给自己的女儿卖了,怎么心这么狠,你下面再怎么讲这个窦娥爸爸不是坏人,反而是好人,孩子都听不进去了。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舅舅常说的一句话”良心丧于困地“,那么当时窦娥的父亲到底处在怎样的“困地”呢?大时代大背景就是元朝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现实。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蒙古人野蛮人也,没什么争议,骑马打仗很有一套,但是治理国家不行,不行怎么办呢?丫出昏招儿,首先是把社会分4等:蒙古人第一等,色目人就是其他西北少数民族第二等,北方汉人三等,南宋地面的被称为南人的地位最低,是四等人。所以当时汉人惨啊,好事没你,纳税被欺压时就可着汉人弄了。他这个政策是非常混的,别的国家或者朝代都是本着平衡各民族各群体,做到尽可能公平,这样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团结,这蒙古人混蛋啊,居然反着来,分等级夸大民族差异,点燃民族仇恨,这就是后来汉人忍无可忍,活不了了,各地开始农民起义,朱元璋从南京一个月就打到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推翻了元王朝。扯远了,那么当时汉人有出头之日吗?几乎没有,不读书没文化肯定是没盼头了。读书的想取功名,给命运翻个身也很难。首先来说蒙古人不想让大家太有文化,因为他自己没文化,所以怕被有文化的人翻身。他自己没文化到什么程度,他的官员连签名都不会,结果倒是推广了私人印章,什么硬木的象牙的,这些个人印章都是从那个时候流行开来的。在元之前那玩意不多,顶多皇帝和大臣们有个玺有个印的,书画家刻个石头啥的,普通人普通官员没有这玩意,就是从元朝,他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怎么画押什么呢,刻个小图章一按,简单的很。总之就是没文化,又不像满清完全汉化,学习汉字,多学习学习。所以呢,在整个元朝90年里,只开了16科,就是举办了16次高考,你算啊差不多5年才一次机会,这对于窦娥父亲这种落魄文人来说是极为珍贵。那么说他不考取功名不行吗?好像还真不行。假设他不考取功名,又没有一技之长,一箭之地,经商没本钱(不光没本钱还有高利贷),种地没力气,阶级三四等,他最后只能落得个佃奴。为啥是奴隶的奴不是农民的农,因为元朝是一千年以来唯一一个朝代把中国从封建社会又倒退到奴隶社会的朝代,也算是一群狠人儿了。所以,如果窦娥父亲这个破落书生不能考取功名,那么几乎百分百他将沦落为佃奴,窦娥也一起。佃奴就是奴隶啊,在元朝是允许将佃奴整家整家买卖的,你想这辈子咋过吧。我讲这个背景倒不是替窦娥这个狠心父亲辩解,只是还原一下他所处的那个社会,那个处境,这个是高中课本不讲的,也算是稍稍能安慰一下我孩子幼小的心灵吧。我估计作者也没想到今天我们会很难理解窦娥父亲的行为,他笔下窦娥的父亲并无大错,并不是被批判的对象,相反是底层人民翻身后为民伸张正义的代表。当然了,因为我们的社会变了,很难想象那个时代有多黑暗,底层人民有多难。
最后说一个误读,我觉得是误读。高中课本说窦娥刚开始是怨恨天地鬼神,“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最后又希望天地鬼神能显灵,能澄清正义,向天地鬼神起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课本讲这是窦娥对天地鬼神信仰的矛盾和挣扎什么的。其实我觉的不是这么回事,这个很好理解,第一个怨恨天地鬼神其实是作者的笔在骂当政者和各级官员,天指上层皇帝和中央,地指地方官员,鬼神也是称呼地方官员的。所以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地也不分好歹,天也不察贤愚胡乱任命官员胡乱制定政策。这是在骂官。最后向上天祈祷,那不是跟皇帝说跟官员说,那是真的最无助之后的向自己的信仰向自己的神明祈祷,给自己最后证一个清白,把愤怒撒向地狱一般的人间。这里面没什么矛盾纠结,就是开始的天地鬼神指当政者,最后的天地鬼神指自己信仰中的神明。
今天就讲这么多吧,还有几个事下回再说说。
陪孩子读书,是一件严谨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