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和不做家长沟通有什么差别?
不做,你就形同一个带孩子的保姆,或者带孩子的保姆机构,只满足了基本服务,家长还会挑三拣四;
而做了,才更像老师。
对老师来说,只做不说,别人不知道,一天从早累到晚,还被家长挑三拣四,还不如多做一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孩子:孩子是家庭中的孩子,你带的孩子来自家庭。
3、教师成长:你要比家长懂得多 你要对每一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感兴趣。
上课:很重要,如果只局限在怎么上好一堂课,不去钻研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很难做出教育背后的意义来。
更重要的原因:虽然把孩子送来了,但是却没有对机构和老师产生充分的信任感,感觉家长一点小事就挑毛病。
现阶段送托的家长,真的是刚需。但是他们充满了对孩子的内疚,不得不送才送,没有感受到送托带来的价值。
所以,让家长放下保护欲,看到家长的保护欲,机构才能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才能通过本身的工作实现财富自由。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报团取暖,共同实现财富自由。
财富来源于为别人提供价值。
扯远了,总结起来,家长沟通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关乎生死存亡。
你看到的觉得沟通比较成功的案例,想要学习的案例,你觉得哪里做得好?
我一开始就会吗?不会!发怵!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观察。
————————————————————————
二、怎么做?
一切家长沟通,基于对孩子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孩子做了什么事?你的孩子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有哪些事?
从一天来说,早上到放学,有多少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要沟通到吗?要!但是要在一天沟通完吗?不一定!
一天沟通那么多,每天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重复。
是否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天或者一周的观察重点呢?或者以周为单位。计划沟通。
亮点沟通。
一个周下来,一个月下来,都不容易重复。
———————————————————
从孩子的发展角度沟通:
精细动作、大运动、社交情感、语言等多个维度。
————————————————————————
主题沟通: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给孩子带来哪些意义、你的孩子在这个活动中的表现。
———————————————————————
优势(特色)沟通:
蒙氏教具,为什么会有这个教具,对孩子的意义在哪里?孩子在操作这份教具的时候表现如何?代表他掌握了哪些能力?
————————————————————————
高阶:深度链接,一个家长只要产生一次 ,就会对你充分信任。
分享,才能提现你的专业。可能现在有些难,但是不放弃每一个分享的机会。
————————————————————————
虽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