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想想自己从入学校到毕业工作至今,虽然期间有过转行的想法,但至始至终,仍算是坚持行医之路。
仲景在《伤寒论-序》写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至少这是习医的三个好处。
接着写道:“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究竟是不是以学医为名头,追名逐利为本,而弃习医救济苍生之本,仲景在当时也是痛恨这类人。
时至今日,众观历史各个时期,此类人何尝有过消失殆尽?而以救济苍生为务的仲景先生又何尝有过消失殆尽?
作为一个中医途中的“初生牛犊”,于基层临床诊疗摸索的几年里,未尝不是痛心疾首?不仅仅中下医(上中下三等)之过,亦非西医(真西医者)之过,而是那些挂着中医名头用西药(三素一汤)和西医名头用中成药类(大体苦寒消炎之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意)。果敢在想,是什么原因?何尝不是名利在作怪?亦或者是图浑浑噩噩、“安安稳稳”度此生,自谓“余平生无大志”。
回头想以往中医师徒的重要性,要考究一个徒弟的品德和才能,便会有“非其人勿授、非其人勿教”的训言。
余不敢谓自才高、德众,然于临证之时,以药王所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之想,虽未能尽诸所想。然不尝以己利为急,亦不尝斤斤计较己之所失。
于《大医精诚》之所言,能尽其意之五六者少之甚少,又何况是十之八九?
初心:大医精诚。能守这个初心的难之更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