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管渐非人去后,楼台依旧雪消初。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各州郡都设有治所,有些郡守的位置十分抢手,而偏远地方会让官吏难以赴任。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历任魏郡太守们。
魏郡在汉末时期属于冀州,本来魏郡太守这种一郡太守的位置就会受人关注,在魏国建立后魏郡太守就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邺城是魏国的都城之一,而邺就在魏郡境内。魏郡太守就在君主近前活动,既有压力也有机遇。梳理了汉末时期的魏郡太守们,列个名单:栗攀、董昭、袁春卿、高蕃、王修、凉茂、国渊、徐奕、陈矫、薛悌、徐宣、王朗、温恢、贾逵、郑浑、钟毓yù、吴瓘guàn。
“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三国志·董昭传》
【栗攀,汉献帝时期的魏郡太守,他逝去后袁绍就让董昭领魏郡太守了,建安五年(200年)董昭还再度出任魏郡太守,这次就是曹操安排的了】
“袁绍同族春卿为魏郡太守,在城中,其父元长在扬州,太祖遣人迎之”——《三国志·董昭传》
【袁春卿,在董昭暂领后,袁绍就让自己的族人正式担任魏郡太守了】
“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三国志·李典传》
【高蕃,同样是袁绍势力所任命的太守,阻断水道时被李典、程昱击败】
“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三国志·王修传》
【王修,本来也在袁绍阵营效力,甚至还请求曹操允许自己为故主袁谭收尸,被曹操夸赞名不虚传】
“后徵迁为魏郡太守、甘陵相,所在有绩”——《三国志·凉茂传》
【凉茂,出使辽东差点被公孙度扣下,更值得关注的是他曾任太子太傅,曹丕对他也颇为尊重】
“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三国志·国渊传》
【国渊,东汉名儒郑玄的弟子,也是他支持彼时的战绩汇报有水分,常常以一当十】
“出为魏郡太守”——《三国志·徐奕传》
【徐奕,面对丁仪等人的构陷始终屹立不倒,被曹操评价为“邦之司直”】
“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三国志·陈矫传》
【陈矫,他也是两度担任魏郡太守,其后人陈骞尤为知名】
“悌后为魏郡及尚书令,皆承代矫云”——《三国志·陈矫传》
【薛悌,与陈矫交好,也接任了魏郡太守、尚书令】
“还,为丞相东曹掾,出为魏郡太守”——《三国志·徐宣传》
【徐宣,他和陈矫齐名但是私下关系不好,巧的是徐奕、陈矫、薛悌全都担任过魏郡太守和尚书令,而徐宣只担任过尚书和魏郡太守】
“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三国志·王朗传》
【王朗,在后世知名度很高,魏国刚刚建立后担任了诸多关键职位,注意魏国建立与汉魏嬗代是两个时间点】
“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三国志·温恢传》
【温恢,这位是魏国的魏郡太守了,也是国之栋梁,曹丕口中的“柱石之质”】
“月馀,迁魏郡太守”——《三国志·贾逵传》
【贾逵,魏晋八君子之一,他修筑的“贾侯渠”颇受百姓好评】
“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三国志·郑浑传》
【郑浑,他也修筑了“郑陂”,同样受百姓爱戴】
“后以失爽意,徙侍中,出为魏郡太守”——《三国志·钟繇传》
【钟毓,钟繇之子,因为得罪曹爽被外派到地方】
“自太祖迄于咸熙,魏郡太守陈国吴瓘”——《三国志·仓慈传》
【吴瓘,被捎带提及的地方名士,也曾任魏郡太守】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