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断舍离很流行,身边的朋友差不多都做过几次断舍离。
但我发现鲜少有人通过断舍离真的让自己远离了不适合自己的物品,让环境改变成了井井有条。
有两种情况最多:
一种是整了又整,不断的物品搬家,而舍不得。
另一种,丢弃旧物倒也容易,只是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两年,发现身边物品、家居环境又回到了和之前差不多的状态,不需要的物品还是比比皆是,只是换了颜色、款式、品牌等,换汤不换药。
一次次的断舍离让更多金钱流出去了,而非真正让它有品质的服务了自己。
那如何可以让金钱更有品质的服务于我的生活?我知道做到这个才是尊重金钱、享受金钱。
这让我不时在反思,什么是关键点?断舍离的关键点首先是在“断”,而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先从断开始,而是从“舍”入手了。
【需要】还是【想要】儿子六岁时,我为他准备了一本关于“财商”的书,第一章就通过故事带着孩子在理解两种状态,想要花钱买东西之前,需要先来去分:“需要”还是“想要”。然后对于“需要”和“想要”分别来管理。
最近半年多,每次他要用钱,我们总会第一时间区分,这个东西是“需要”还是“想要”。
我们之间的约定是在他18岁之前,需要的衣食住行、教育投资,家庭会为他提供;而“想要”的部分,他需要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或者自己想办法赚钱购买。18岁之后“需要”和“想要”都自己承担。
今天猛然发现,这么久这个区分我更多把它用来“教育”孩子,而没有用来“教育”自己。区分这两者,是断舍离中“断”的基本功。
【需要】还是【想要】于是,今早打坐时,我更深入的在我的生活中观察它们,想要整理出对我可操作的行动步骤。
需要/想要,书中用这两个词汇的深意并不太容易再次借助其他词汇表达的很清晰,有些可意会不太容易言传的部分,我姑且先试着传递一下。
【需要】是生活中加入它能让生活更加靠近自己心满意足的样子。
【想要】更多满足了惯性所需或是欲望所需,生活中没有它也许还会更好。
在每一个消费中,食物、衣服、学习、旅行、买房、买车……都有机会是【需要】也有机会是【想要】。
思考【需要】或者【想要】,并不是倡导苦行,而是避免浪费,避免自己稀里糊涂的偏离了自己真正要的。
【需要】里不仅仅包含果腹、避寒等基础需要,还包含自己想要生活出的品质、彰显出的价值观等等。
【想要】很多时刻是没有觉察的状态下自动化升起的念头,能够停下来让自己把觉察加入进去,大部分是可以“停”下的。
【需要】还是【想要】比如买衣服
每个人每一季节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衣服。现代人的服装在御寒蔽体功能之外,更多表达的是自己对美的理解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说明,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这个需要会因年龄、性别、工作(生活)状态、价值观……不同而不同。
对我来说,思考自己通过服装想要表达怎样的品味,各种不同的穿衣场合,想要在穿衣上花多少钱、多少时间……是断舍离前更重要的准备。
于是我为自己列出一个服装需要清单,并为它制定预算,让清单和预算指导我拒绝“想要”的部分。
有时可能因为网页上精美的时装图片,有时可能因为美好的橱窗陈列,有时可能因为超越预期的降价,有时可能因为放松心情的闲逛……就刺激了我“想要”而买来并不需要的服装。
【需要】还是【想要】服装如此,食物也是如此,学习、旅行……亦复如是。
所以我接下来,我决定为自己培养一个新的行为习惯;
在每一次想要去消费前,问自己:是需要还是想要?
让每一次付账前再问自己一次:这个是需要还是想要?
在每一次收了快递之后,再问自己一次,是需要还是想要?
金钱很美好,欢迎它轻松的流入我们的生活,同时认真而不吝啬的对待它所流向之处,感恩它为我们带来的所有,有机会更多的享受它。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见解,用于实验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享受金钱,如果对你有用,拿走不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