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精读猫
再来讲讲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崇祯帝。
崇祯帝17岁登基,以雷霆手段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表现出少年天子的英明果断。
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似乎有救了。
可崇祯帝在位期间,天灾人祸不断。
崇祯帝刚继位,西北就发生旱灾和蝗灾。
山西全境颗粒无收。饿极了的老百姓挖野草充饥,草都啃完了,便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可朝廷呢。
不仅不赈灾。
还加紧征粮。
农民们走投无路,只有起来造反,求一线生机。
造反队伍中就包括日后赠送大明王朝的两股重要力量。
李自成和张献忠。
农民军的声势日益浩大。
崇祯六年,农民军蔓延到山西、安徽、江西等地。崇祯八年,张献忠攻陷凤阳,把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坟都给烧了。
朝野震动。
崇祯十年,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10面张网的战略,调集精锐围剿农民军。
此举获得奇效,农民军要么溃散,要么接受招安。
明军胜利在望。
可惜天公不作美。
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整整7年天下大旱。
饥荒遍布全国,很多地方还爆发瘟疫,十室九空。
老百姓再次揭竿而起,农民军死灰复燃。
明军按下葫芦浮起瓢,依然是无能为力。
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气温降到近400年来的最低值。
就在这一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陷北京城。
崇祯帝自杀。
明朝灭亡。
清军随即大举入关,席卷中国,成为新的统治者。
按照传统标准。
元顺帝和崇祯帝算是比较勤政的皇帝。
几位最初,意向重振王朝雄风,无奈老天爷帮倒忙,两人再怎么努力,也只能以悲剧收场。
当然作者也强调极端气候虽然造成了很多困难,但王朝灭亡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锅,不能都甩给气候。
比如元朝灭亡的根子其实在忽必烈时期就埋下了。
忽必烈堪称一代英主。
可到了晚年,他任用权臣,沉迷酒色,把国事搞得一团糟。
忽必烈死后,继任者皇位不稳。
比如元英宗被刺死,元铭宗被毒死,政局异常混乱。
官僚机构也加速腐败。
整个官场乌烟瘴气。
到元顺帝即位。
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
明朝也类似。
从明朝中期开始,朝政日益腐败。
嘉庆帝万历沉迷于炼丹,万历帝几十年不上朝,在萨尔浒之战中10多万明军全军覆没,失去了进攻后金政权的能力。
天启帝在位七年,对内任用魏忠贤,导致了剧烈的官场斗争。
对外丢掉了辽东大片土地,只靠山海关等几座要塞,勉强挡住后金。
所以,尽管崇祯帝励精图治,无奈大明朝积重难返。
加上崇祯帝本人又刚愎自用,当政十七年,光内阁首辅就换了50个,只是政局不稳。
他最后落个自杀的下场,应该说是时代和个性共同制造的悲剧。
好,第一部分讲到这里可以看出共同的生态环境,让元明两朝面临同样的统治危机。
第二部分,我将讲述明朝在疆域和制度方面都继承了元朝的遗产。
先讲疆域和地方行政。
元朝幅员辽阔。
顶上是将于1372万平方公里,面积超过之前的唐朝,也大于之后的清朝,堪称中国历史上领土最广的朝代。
这点明朝比不过。
从明朝中期开始,东北逐渐落入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之手。西北方向,由于蒙古部落侵扰,明朝只能守住嘉峪关一带。
再往西就鞭长莫及了。
明朝对元朝的继承并不体现在疆域的面积,而在于疆域的统一。
怎么理解呢?
唐朝覆灭后,中国陷入分裂。
宋朝算是统一的中原,但没能统一全国。
在北方,宋朝先后从辽国金国对峙,西北方有西夏,西南边则是大理。这些政权谁都灭不了谁。
没有外部力量,分裂可能会持续很久。
而蒙古人横扫东亚,相继灭掉金国,西夏、大理和南宋。一个重要后果就是把这些地区重新整合到一起。
起初,蒙古人并未意识到此举的重要性,是忽必烈的汉人谋臣告诉他。
按照儒家学说统一天下是莫大功绩。蒙古人统治的合法性就在这里。
于是忽必烈把自己塑造成统一中国的伟大帝王。元朝是汉唐之后又一个统一王朝。
明朝疆域鼎盛时,囊括了宋、金、西夏及大理的国土。
从这个角度说,明朝接的是元朝的基本盘,而不是宋朝。
明朝从元朝继承的布置疆域,还有地方行政制度。
元朝统治者将原来金宋两国的领土分成9个行政单位实行行省制。
核心区域是中书省,包括北京及周边地区。
其他区域分为8个行省,有河南行省、四川行省、浙江行省等。
建国之初,明朝沿袭了行省制,洪武九年才废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