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场景
传统的场景,通俗一点就是戏剧、电影里的那些场面,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主要是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也泛指各种情景。
那么互联网的场景是什么呢?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他会关注用户的使用场景,那什么是使用场景呢?
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遇到什么的问题,带着什么目的来使用产品。
于是就有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场景概念
场景常常表现为与游戏、社交、购物等互联网行为相关,通过支付完成闭环的应用形态。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应用场景。其中,能够出发用户沉浸式体验或者能够使用户长时间停留的应用时态,如视频、游戏、微信,可以被理解为超级入口。
拿游戏来说,比如你在上下班路上比较无聊,这个时候你也许会打开一款游戏来玩,在玩的过程中你想通关,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到购买道具,在你完成了支付过程以后,这一整套的行为就是一个场景,其实他与传统场景的要素是高度相似的。
简洁一点就是:以人为主体,想象他说处的环境,构建由行为连接的具体画面,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的来龙去脉。
二、场景化的价值,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场景
场景化能让我们迅速去接受新事物和未出现的事物,同时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快速抢占市场,抢占用户的心智。
比如:马拉车和汽车的故事
场景化就是考虑清楚了人、时间、地点和物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下,人的行为是什么。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此情此景下,人会干什么,会想什么。
比如:宜家就是场景化做的特别好的商家,单一的产品你也许不会买,但是将所有的家具放在一起,让你有一个场景化,让用户更有冲动去购买。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提出的 国民时间总值GNT,场景的目的其实就是争夺用户的时间,当然场景化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争夺手段。比如腾讯采取的覆盖你每天生活每一刻投资战略,从你上班起床的滴滴打车、阅读的今日头条、到早餐的饿了吗、上班沟通用的QQ与微信、休息时间的腾讯视频到睡前的腾讯读书等等完成了一天的闭环。
三、场景化的作用
1、可视化
画面比起文字让用户更能理解,同时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比如:在星巴克经常见到拿着笔记本来蹭网工作的人或者是几个人在这里商谈,所以想到星巴克就会有常务休闲,小资白领这样的定位。
2、讲故事
故事的本质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场景,讲故事引起共鸣就是一种场景化。
3、个性化体验
单车、篮球、百褶裙就是校园的场景
4、跨界融合
薛之谦和腾讯的合作
5、从场景记忆到场景识别
这是场景化的终极目的
四、构建场景方法
构建场景,需要把握三个原则:
1.不再是简单的执着于产品研发,而是专注洞察新的场景可能
比如:美图手机
2.不再是拘泥于自我本位诉求,而且激发用户主动传播分享
比如:足记,小咖秀
3.不再是红海竞争性流量获取,而是新品类独占新场景红利
产品的功能属性inside(核心)+连接属性plus(方向)=新的场景体验
在场景中,需要找到产品的核心(inside)能力,然后不断Plus出新的场景,找到产品对自身独特标签(inside)的定义能力,并通过场景找到产品的Plus方向
那么,如何为产品找到Plus的机会?在用户某个生活环节中(即场景),适时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以及关联的产品或服务(即产品),便能获得最大的爆发能力量。具体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1.找到消费者场景体验的痛点
2.细分消费者需求
3.确定场景的呈现细节
自我思考:
比如运营
用什么样的形式传播我们的广告,按照场景可视化的角度来说,视频更容易传播,这也是为什么短视频更容易爆发的原因,那么在做直播和视频的时候就要想目的是什么:
构建一种场景让用户更容易理解自己的产品或者促使用户消费
如何构建场景?
这就需要懂用户,有洞察力,了解用户行为、习惯、心理,判断用户真实的需求,根据需求构建场景,这就又回到运营要深入了解用户这一点。
比如最近的重心—文案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老罗的手下写的,文中有说老罗经常给他强调要学会讲故事,现在就理解讲故事就是场景化,让用户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再比如,用户在什么时候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这些都是去假设一种场景,这种场景温和了用户的需求,那么文章自然也会得到转发和传播;
比如今日头条在电梯投放的广告:今天开会,就看今日头条;上班路上,就看今日头条;
比如搜狗在公交车上的广告:站在哪个位置坐上座位的概率更大
这些都是场景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