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9497/fba835d83ff4bd60.png)
梭罗说:最接近我的邻居在一英里外,看不到什么房子,除非登上那半里之外的小山山顶去瞭望,才能望见一点儿房屋,我的地平线全给森林包围起来,专供我自个享受。
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我看到书中这么一段文的时候,脑海里恰恰浮现出之前见过的一张图表——国际孤独十级等级表,一张关于对“孤独”的几大等级,那这瓦尔登湖旁的人儿,孤独等级该有多高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949497/d299d48d1ff2eac2.png)
善待‘孤独’,尝试独处
孤独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形态,而我更愿意将其结合生活事实化:独处。或许这里并不太严谨,独处者不孤独,孤独者非独处。但不可否认,“孤独”往往会和“独处”一词联系在一起。
而这一点,和梭罗的观念恰逢一致,他指出:善待“孤独”,利用独处,修炼自身。每一个看似孤独的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天真的灵魂,专注而沉默。
独处,更像是一个半命题:一个人____。
是的,“一个人”是大前提,后面跟着的是方式,如:
一个人宅家里
一个人旅游
一个人吃饭
一个人看电影
......
这些,都可以定义为“独处”
当你敢于与孤独和解,不抵触它,而利用这份“孤独感”更多和内在自己独处,无需迎合他人,也无需取悦大众,虽看起来有些与众不同,但就是因为这样的不同,注解了独立与成熟。
法国南特动画家Guillaume Kurkdjian在22岁的时候,创作了『我』。
介绍文案中写道:“『我』有一间房子,有一份工作,有一位从未出现的恋人,还有一只叫小黑的猫。”
而我,更愿意添上这样的文字:一个人独处,自由、简单、充盈。
你会发现“独处”时,真是奇妙
❤适当独处,给彼此空间距离
《瓦尔登湖》中提到,和别人在一起,甚至是和最要好的友伴、亲密的爱人在一起,很快就令人感到厌烦,浪费精力。而独处,是适当拉开彼此距离很好的方式,置身于人群之外,可静心可冥想。
❤独处,是“内向者”自我能量获取的来源之处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外向者,从事互联网行业,处于产品经理岗位中,每天与程序员、设计师、测试工程师、运营者、市场员打交道,每天有说不停的话协调不完的事,可以在一堆人面前侃侃而谈。我以为,我是开朗的。
直到我发现,待自己能量用完之际,我超级需要“独处” 而拒绝各种社交聚会时,才知道,自己其实是“内向”体质。
内向的人,往往需要通过独处获得能量,就像是给手机充电一样。而且会享受一个人的感觉,喜欢安静的状态,通常会选择看书、看电影、画画、写作等活动来充实自己,自我提升。
而梭罗也提及说:“一个在进行思考或从事劳动的人总是孤独的,由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健康有力,我们也能不断获得想类似的,不过是更加正常,更加自然的陪伴与鼓舞,并进而懂得我们从不孤独。”
![](https://img.haomeiwen.com/i949497/e19846e778525e1b.jpeg)
❤独处,往往对精力、情绪管理很有帮助
其实这个时代的戾气很重,动不动就能看到有人在网上因为一件事情自己不理解或者没有顺从自己的意思就暴怒,就网络攻击,就成了“键盘侠”。
但当你闭上眼睛开始冥思、独处,会开始反思,很多不愉快的感情和情绪都会消失,换来的就是安静和平和。
所以,当你烦躁不安或者精力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时,试试放下手下的事情,找个空间独处一会,深呼吸听听音乐,都能很快安静和安心起来。
就随心,独处会
其实,独处时就是面对真实的自己,和自己相处,自然仅要遵循内心的声音。不要认为独处就是发呆哦,其实也有很多有趣的方式的。
日剧《不能结婚的男人》中,阿部宽饰演的男主,就给我们展示了原来“独处”也可如此精彩。
![](https://img.haomeiwen.com/i949497/8c977d6b52670654.png)
每天认真仔细打扫屋子,假期全面扫除
在家里,一个人开一瓶好酒,吃一顿美味的牛排,兴致来了,还可以自己买食材,做寿司
每天饭后坐在按摩椅上听交响曲,假装自己是指挥
一个人在楼顶看烟火显得宽敞安静,小酌一杯也是怡情
把一件事情做得很整齐很精致,其实自己在做得时候,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恰好,微信群收到了周末聚会的消息:周末宅在家,不无聊吗?要不要出去嗨皮一下?
我敲下了几个字:不要,我宅我骄傲。
其实,我更想这样回复:
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觉得内心的充实。无谓的交际让我疲于应对,这不外乎是一场持续的心理灾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