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枪队队长戈登在平定太平天国后打算回国,在回国前他找到李鸿章提出了20条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希望能起到一点作用。
归纳起来有这几点,在外交方面,戈登的建议:“中国与外国议约,当在中国开议;与外国议约,须多用文字,少用口头之约”。
“与外国议约,或先将其意暗询别国。因各国互相猜忌,若某款吃亏,必为指出。”
意思是外交上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免得吃了大亏。后来的袁世凯可谓深谙此道,向中外记者暗中泄露了《二十一条》,让日本在外交上很狼狈。
在地理位置方面:“中国之都城一日不迁离北京,则一日不可与人开衅。因都城距海口太近,无能阻挡,此为孤注险招”。
北京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咽喉,在军事不发达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人“蛇打七寸”,直接陷入险境。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军事方面:“中国有不能战而好言战者,皆当斩。”清朝积弱积贫,一旦开战就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所谓的好战者貌似爱国,实际上却是害了国家。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翁同龢因与李鸿章有私人恩怨,克扣北洋水师的经费,鼓吹与日开战,借此削弱李鸿章的实力,导致清朝惨败,实在该杀。
“陆军无劲旅,则海军无后盾,宜先练陆师,再练水师;所购船炮,甚为失计。应以购船炮之款,尽购新式枪,俟陆军练成劲旅,再购船炮”。
戈登的意思是,李鸿章先训练水师是不明智的,如果能练就出战斗力高的陆军作为守备就会好很多。对于这一点,相必李鸿章深有体会。
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最拉胯的不是北洋水师,而是陆军。陆军太落后,让日军长驱直入,又导致了北洋水师的覆灭。后来袁世凯小站练兵练的就是陆军。
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应多方帮助华商出洋,径向制造厂购货;总税司宜驻上海,专管税务,不令僭越他事。若与外国公使议事,不宜令局外之洋人干预”。
戈登建议不要闭门造车,要鼓励企业走出国门,部门要分工明确,与其他国家打交道不要被其他国家所牵制。
在教育方面:“亟宜设税务学堂,令华人习学关税事宜,以备代替外人。薪水宜照外人例优给”。
教育一直是晚清的软肋,读了几千年的四书五经换了一种事物却难以接受,在特殊岗位戈登给出建议,一定要让自己人学会后替代外人。
戈登的建议可以说处处戳中晚清的软肋,戈登虽然是侵略者,但是能够给出这些合理性建议也不难看出他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而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只不过,清朝已经是个病入膏肓的重症患者,几乎无药可治。而李鸿章也不过是个只会修修补补的裱糊匠,终究是有心无力,遗恨终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