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教学札记
2022.09.29
第三周一如既往的忙碌,同时,也伴之收获。
其一:什么时候,我可以带着你们去上课?
第三周,班级里两位妈妈(其中一位是王思远妈妈,另外一位,原谅我还叫不上名字)到学校来做核酸检测志愿者,结束工作离开学校,经过班级教室,看见我坐在教室后面一个人沉思……当时,刚接到区教科室的通知,要于9月27日下午在仙林湖校区举行区域推进“1+N”课堂模式的启动仪式,并且点名要求我在活动中执教《数学故事汇》的课例。
刚与这批孩子们共同学习不足一月,如果要带他(她)们面向区内其他学校老师开放课堂,该设计什么样的内容呢?
两位妈妈看到我时,我正为此想得入神。
就孩子们在平时课堂上的表现,能在公开教学的课堂上吸引住听课老师,我没有丝毫怀疑。但是,仅依靠孩子的“萌新”和“童真”来打动听课老师,与大家对“数学故事汇”的课堂期望还相距甚远。于是,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数学故事汇”双月刊上的一篇文章《疫苗接种中的数学》作为切入,与四年级的孩子共同展开时长40分钟的探究历程。
如今,活动已圆满结束。念及课堂教学面对的群体,心中仍会惦念—2022级16班—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共同登台?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看见你们的可爱,看见你们的灵动,看见你们活泼泼的学习过程,并能由此预见你们的未来可期?
其二:每位教师也要有自己的“1+N”
9月27日下午活动,邀请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董洪亮主任做专业引领。董主任结合活动主题“1+N”,指出这是一个可以由大到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话题。一个区域需有自己的区域主张+学校主张,一所学校也应有自己的学校主张+学科主张,甚至是学校主张+学科主张,再加教师主张。因为学科性质不同,教师个性不同,所以具体的课堂模式,也应有所变化和区分。再到每位教师,因为面对的学生群体在变,执教的课堂类型在变,所以,每位教师也应以积极的变化来应对和化解各种不确定。也就是说,教师也要有自己的“1+N”。各种兵器皆有妙用,达成目标方为王道。
听着董主任的指导,开始由此及彼,回想自己开学以来与孩子们课堂相处的模式,发现在形式上还需再多一些备选。要利用休息时间,让自己再多一些学习和汲取。比如,教室里电脑无法联网,课堂上就不能直接借用网络海量资源,来拓宽孩子视野,提供孩子学习素材,丰盈孩子学习体验。怎么办?这一个多星期以来,课堂教学一直脱离于网络之外。周三上完课,照例坐在教室后面处理作业,看到教音乐的史梦曦老师把手机放在实物展台上,组织孩子们集中观看开国大典的珍贵影像资料……
突然想到,电脑不能联网,手机能不能呢?能啊!那为什么不能在手机上先找到相关资料,再投屏给孩子们看呢?多么有用的替代办法啊!从无网到有网,是不是也是一种“N”的丰富,“1+N”的体现呢?答案不言而喻。
于是,今天再上课,我就借助网络微课资源,带着孩子们一边看,一边想,在关键的地方,适时停顿,互动交流。孩子们都很投入,连做练习时,在椅子上坐不住的男孩也从头到尾在椅子上端坐得很好。
武功练习,遵循从有招到无招的进阶;课堂教学,则需跨越从一招到多招的丰厚。为此,我们需像海绵,保持敏感,持续学习,积极实践,反思提升。
其三:发现自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
周三下午,当堂练习,有三个男孩没有找到自己的数学书。我以对他们的充分信任提醒:可以看投影,跟着听,跟着想,跟着说。
三个男孩也以实际行动回报我给予的信任—虽然没有数学书,但是也在看、想、听,还有说。
就在这当中,还看到不一样的做法。陈梓鑫拿出本子,不仅跟着看、想、听和说,还跟着写!多了一种活动方式,让自己更加投入,更加专注,学习效果自然也更加明显。
下课后,跟史梦曦老师交流,也说发现了这个男孩的颇多优点。
上半年,在教小学阶段最高的年级,班级里有孩子尚不能如此会听讲、会学习,但是,这个孩子却已经能够在刚刚开启小学阶段学习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让自己尽量不受没有数学书的影响,跟着课堂学习节奏同步前进!让人心疼,更让人赞叹!
其四:体会评委的不易
周一下午当堂完成数字书写比赛。放学后,把孩子们的数字书写纸带回办公室,一张一张翻看。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在用最认真的态度写数。那么,究竟谁能得到一等奖,谁能得到二等奖,谁能得到三等奖呢?深感难以取舍。当时,甚至想到了一本书—《奖励的惩罚》。
怎么办?“奖励的惩罚”还没读完,一知半解,还不能在具体操作中落地。于是,请来数学教研组长葛老师,请其喊上几位数学老师,共同帮忙做评委,站在第三方立场,努力客观地从高度重视,书写认真的作品当中,再挑出更好的数字书写。
当天依然很晚离开办公室,头顶星空,骑着车,心境美好得不行。虽然,好到无法取舍,但是,恰恰达到了以赛促练的真正目的。与此同时,还要继续跟站在孩子身后的家长们说,谢谢你们!还请继续指导孩子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拿出自己最认真的态度,把每一次练习或比赛都当做是对自己可以展示的奖励。
其五:教室不是老师自娱自乐的剧场
董洪亮主任谈到课堂,打了个比方,说如果我们把教室比作剧场,那么学生就是演员,老师就是导演。如果没有剧本,剧场里就会上演一出奇怪的剧目,什么奇怪的剧目呢?那就是,演员不演戏,看着导演自娱自乐。显然,这不是剧场的本意,剧场应是演员围绕剧本,在导演指引下,展开一段有声有色。就像课堂,应是学生主体,学生主角,学生主场,如果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则与课堂教学的要求差之千里。于是,就会极其容易看到—随着上课时间的延长,有越来越多学生从课堂现场,心灵和思想悄悄逃离,还有比较夸张者,连身体也放弃服从,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自由移动……
每每出现这种画面,都是给我们的警醒,警醒我们再去反思自己的设计,警醒我们再去反思我们的方法,警醒我们再去反思我们对儿童的了解、走近,还有,走进……
这个星期一如既往的忙碌,但正是因为忙碌,所以才会生成很多想法,获得更多体验,感受到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的成长,还有快乐。
谢谢时间,谢谢孩子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