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这边不怎么吃羊肉,全城加起来,每天大约也就只杀几匹山羊。北京人山人海的,我们这穷乡僻壤是比不了,人家光是羊肉铺,就满大街都是。白花花的羊群常常在街上走动,但是都是胡羊,我们那里叫绵羊。在这边山羊很少见。听说因为山羊比绵羊聪明,能当羊群的头羊,所以在北京很是金贵。畜牧的家里即便是偶尔养上几匹,也都是当领头羊用,并不杀他们。
这样的山羊我只见过一回。的确是走在一群绵羊前头,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铛,彰显身份。不过一般来说,领养群的更多还是牧羊人。绵羊们站成一长串,挤在一起浩浩荡荡的,眼睛里多是顺从,铁了心是的跟着牧羊人奔赴它们的“前程”。我看见这种认真又忙碌的情形时,总是对羊弹琴地想问一句:你们去哪儿啊这是?
人群中也有这样的领头羊,带领着群众们稳妥平静地往前走,直走到他们的归宿里去。袁世凯大概明白点这方面的道理,但是运用的不太好,可能因为他不怎么读书吧,所以不能很好的体会这其中的奥妙。后来还有些粗俗动武的人就更蠢了,只会胡闹,闹得民怨沸沸扬扬,结果是得了残暴百姓的头衔,还被扣上轻视学问,荒废教育的骂名。但是吃一堑长一智啊,二十世纪过去四分之一了,那些被袁世凯树立成领头羊的人们总归是能吃到好处的,当然了多少还是有些挫折。
那个年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年,都是规规矩矩的,也不嚣张,也不跋扈,只要没有我这样的人时不时问一句:你要去哪儿啊兄弟,他们肯定是要一心朝着别人给画的大饼走去。
如果有人说,羊就是羊,不站成一长串顺从地走,还能怎么办?你没见过那些猪吗,拖延着,逃跑,嚎叫,闹腾,最后不还是要被人捉去宿命里,他们的折腾都是白费力气。
哦我明白了,这话的意思是说,就算死也应该像羊一样,安静平和,彼此省心。
这小算盘打得真不错呀,在下实在佩服。但是我想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猪吗?它的两个獠牙足以让人退避。只要出了人造的猪圈,八戒们不久就会长出这逼人的獠牙了。
2#
叔本华老先生曾经将“绅士们”比作豪猪,我觉得这不妥吧?(这比喻真是beautiful)但是他肯定没什么恶意,不过就是做一个比喻罢了。叔本华的《杂述与拾遗》里有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群豪猪,冬天大家想相互用体温来取暖,就靠在一起,刚靠一起就觉得彼此的刺把自己刺得生疼,于是就分开了。但是为了取暖,又靠在一起,然后又疼得分开了。慢慢地他们找到了一个适合的距离,谓之“安全距离”。
人也是一样的,有时候为了社交的需要,不得不聚在一起,但是内心又对一些人感到厌恶,就不得不离开。最后人们也发现了这个安全距离。这种中庸的距离就是礼让和上流的风习。在英国,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个规定,别人就会叫了:(章鱼哥的话)
但是这种抵抗的叫喊,怕是只有豪猪之间才能奏效吧。因为他们彼此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身上的刺,而不单单是这几句抵抗的叫喊。
假如豪猪群里有一个普通的没有刺的小白猪,那你试试,管你叫不叫,肯定要贴着你。
孔子说:礼不下庶人。
如果把庶人比作小白猪,把绅士们比作带刺的豪猪,那当今社会的情形更多是,小白猪不能侵犯耗豪猪,但是豪猪可以随便贴着小白猪取暖。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不能反抗绅士阶级,但是绅士们可以随便欺凌老百姓。
要我说,受伤你也活该,谁让你自己不长刺的,你这样娇弱,别人怎么肯安生地跟你保持安全距离呢。
孔子又说了:刑不上大夫。
好啊,难怪大家都要努力当绅士,也就是当孔老夫子口中的可以减免刑罚的大夫。
要说起来,稍微有点想法的豪猪们,为了保持安全距离,其实也可以用刺刺它们,或者直接咬它。但是这样就会被其他豪猪们说下流!无耻!
换句话说,稍微有点良知的绅士们,为了保持正义,其实可以据理力争甚至奋起反抗的,但是这样又会被人说下流和无礼,于是大部分人就这样沉默了,自甘堕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