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日课看了也有一年左右了,365天不间断留言真的很难,精选率达到80%也不容易,这篇文章是为了让大家看看,我的留言,到底是什么样的。
以下是解读 《超越曲棍球杆的战略》这本书的五则留言。
在《精英日课》我是如何写留言的?序
隔壁的《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提到麦肯锡的方法就是一句话:
基于实事,由大胆假设所引导的,由逻辑所验证的真知灼见。
战略的制定,很可能连第一道槛都过不去,每个部门负责人都必须为自己的人谋福利,失去资源,还谈什么效益呢。所以合理的确认偏误,也没错。但是,领导就不一样了。
管理学本应该是研究人的学问,同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类似,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太复杂,情绪会让团队看不清真实,现在能加上一些硬指标做参考,用上帝视角打破常规,真可以产生更高效的模式。
1
看到前面说的“you can't handle the truth!”,真有点唏嘘,我这人不太会说好话,也就是传说中的*话题终结者*,现在正在刻意练习这方面,还是不得要领。每次会议,我总是提出点反面意见,也总想着搞点什么制度创新。难道说我应该去当个领导?真不是。
在外部视野上,我非常欠缺。曾经不止一次的分析原因,那就是不想去关注对手如何做,总觉得自己能做好,常常会有:你行,我凭什么不行,我说不定比你还行。这种想法实在是太危险了,不但会限制个人发展,也很有可能误入歧途,钻牛角尖。
我这不是靠攻略,也不是没战术思维,更不是战略问题。是彻底的自不量力,懒得调研,说白了就是——嫩。
试问万老师,颠覆式创新和调研数据分析方面有多大关系,如果要做到充分的数据收集,那不就会错过风口,也赶不上对手的迭代速度了吗?但是调研不充分,也会成为井底之蛙,创业失败。这两者之间如何找突破口呢?
2
“如果有人给你在火箭上提供了一个位置,那么,别管位置好坏,先上去再说。”
最近罗胖给得到新书《趋势》做宣传,提到了这个思维角度。选对行业比努力重要得多,还有一句流行的话是
“你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上拼天赋。”这两句话矛盾吗?我觉得没有。
拒绝改变是人的本能,扎堆涌入到新兴行业也是国人的习惯,蓝海变成红海的速度远比普通人认知提升要快得多,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被趋势推着走。这又不得不提跨界和脱离舒适区的方法了,风口挺多,能战上风口的猪,起码是一只敢想敢做的猪。
那么问题来了,选对真的比努力重要?我认为还是和个人有关。如果一个人能不断迭代认知,突破固有思维,他会自然而然的走向正确的行业,历练给他带来的敏感嗅觉和丰富信息总会引导着他成功的。只要他经得起折腾,这点通过上节课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时候已经是身不由己,能把握的决策机会太少。
我的一个朋友说,拼爹这件事,你不服真的不行,有的人天生就带光环。与其仰望星空叹命运不公,何不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毕竟,鲜花也需绿叶衬,你说对吧,对吧,吧……
3
首先接一下结尾,今天就来了场假大空的会,战略都部署了,战术全没头绪,攻略更是找不到。因为什么呢?资质的三项都太差,行业不错,城市不好,五项动作全都有待提高。
那么这工作还有什么值得做的?这几乎就是五行缺心眼,必败。除非…是风口上的猪。
其实看今天日课意识到有趣的一点,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把这些战略思维当成理所应当的条件了?难道不应该感慨,原来还能这样?喔,好高深!确实,我们通过学习,脑子里已经固化了某些基本认知,这些认知也许将会是很多人的顿悟。
非常喜欢万老师这种把硬指标形象化,落实到个人成长的表达方式,以前文章中也经常出现类似内容,这需要充分为读者着想才能做到。好好学习这样的写作方式,受益匪浅。
4
今天我们家里出去吃饭,经过一ktv老店,说老也不过就是六七年的时间,一聊起来才发现ktv的营业模式已经发生不小的变化。
大家猜猜ktv现在的客户群增加了哪些人?中老年人…甚至出现了唱歌送鸡蛋的促销活动,真的令我啧啧称奇。想想其中缘由,也就不难理解了。现在直播那么发达,在家喊麦还有收入,商场里还有双人的小ktv盒子,随时都能廉价体验,我还见过一种话筒式的自嗨唱歌设备,六岁的小侄女玩得飞起。那ktv除了提供点另类服务,还有什么价值吗?
让他们转型,恐怕已经太难,狭缝中求生存,令人唏嘘。外卖干掉中档餐厅,共享经济逼着零售店提高用户体验,不知不觉的被变化推着走,这感觉很恐怖。
有人经常说我听那些商业前瞻,国际形式分析,公司战略思维,有什么意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就得了?
我只能在心里偷偷安慰自己,再不改变,会被拍死在沙滩上啊…
5
很巧,今天我就选择放弃了一件大事,因为这件事实在是超出能力之外,更大的原因是,我陷入某种思维误区:
认为有关联的同一类工作,可以从0到1统统*顺带*完成。
实际上的情况是,只有达到从1到n的时候,才能考虑这种玩法。贪多,不只是嚼不烂的问题,是会噎死的。
翻看了自己在日课的第一次留言,是131节《怎样理解特别大和特别小》。留言内容为:会算账,太重要了。
现在来看,会算账确实是个神技,生活中处处是成本收益分析,你可以去持续去赌51%的创业胜率,但是也得顾虑到是否可以舍弃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家庭与教育。
文中妈妈对孩子的焦虑感,也正是我们很多得到朋友所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想着多维发展,恐怕漏下某些课程被别人超越。其实专精某方面课程的同学,才会获得最大收益。在这里并不是多定专栏不好,是要同学们有的放矢,比如你工作都没有做好,天马行空的说大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我可能老了,选择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抓住当下吧。精英的模式,学不太会,多把知识用在改善生活琐事上,没准会更好。
以上
大家也许明白了,其实留言是非常好的写作方式,在这里总结几个技巧:
多和近期的生活联系起来,自己的案例更有说服力,你并不需要刻意旁征博引。
针对某个说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如果能发现矛盾的地方,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同时自己尝试解决。问—答—问。
联想到近期学到的知识,建立新老知识的联系,做出一些扩展内容。
至于到底留言有什么用,这个咱们改天再说,起码,今天我开会没时间写作,可以迅速补上来,是不是挺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