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父母都会多多少少去学习一些教育心理学、亲子育儿知识等等,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明明我学的是某某权威专家的正确方法,也是身经百战的家庭教育专家总结出来的,当我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的时候,为什么孩子对此不以为然,还很抵触?一点效果都没有?
自以为掌握了很多教育理论和亲子谈话技巧,以为这下可以派上用场了。为什么当我苦口婆心从各个角度来给孩子分析问题的时候,他都是嗯嗯点头,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就故态复萌呢?父母和孩子双双陷进了一种恶性循环,父母反复说,孩子还是不能做出改变呢?
这个是很多初学教育心理学的家长都会碰到的一个问题,自以为学习了很多别的父母都不知道的教育理论,走在了亲子教育的前沿,忍不住希望立刻用到孩子身上,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别人家或者自己家的小孩,不管孩子爱不爱听,就开始一大串的评判、讲道理,给建议,一张口就是,我觉得你应该怎么这么做,你这样是跟某某教育理论背道而驰的。这样就造成了一种误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从孩子本身去思考,而是给予某种概念去思考。
有的时候,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一味用一些理论去跟孩子谈话,那么会忘记了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结果,好好学来的亲子教育就恰恰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父母教育的方式比内容更加重要,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寻找最正确的道理最高大上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希望“以理服人”,但是教育首先追求的是“有效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大道理”。
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跟自己预期不一样的效果呢?
因为,很多时候,父母是把自己放到了教育的高位,在潜意识里想的是:
我学习了很多先进的育儿理论,孩子应该这样教的,孩子不知道,所以为了孩子好,我要告诉他,我要教给他,让他变得更好。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育儿心理学有句话:“你说孩子是怎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你所说的那种人。
对于孩子来说,他会觉得:我,有这么不够好吗?凭什么就这么理直气壮地教育我,以挑剔的眼光看我、动不动给我讲大道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会排斥和抗拒,孩子不愿意爸爸妈妈天天在耳边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招孩子嫌呢?就是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应用我们所学的教育心理学呢?
第一、看清楚问题背后的动机,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首先是孩子不这么做,是因为他不懂,其次是我懂这些亲子教育,所以为了孩子好,我必须来告诉孩子怎么做,因为我说了,孩子听了,那么孩子会按照我说的去做,去改变。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面,都是这么一个思维逻辑,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只是理论方面的思维,首先,我们并没有看到孩子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动机。
其次,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例如,当父母离开孩子出远门工作,孩子哭了不让你走,你能跟他长篇大论分析道理吗?妈妈这样是为了你们有更好的学习的物质保障吗?比起这些,还不如来一个大大的拥抱更实质,因为孩子习惯了你在身边的陪伴,你的突然出远门,会让他心里缺乏一种安全感,一种归属感。
又例如,我们平常教孩子画画,不一定就是为了培养他成为画家,而是为了通过绘画对孩子的心理、情操、人格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审美教育,提升他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孩子心里埋下文化的基础和种子,从而为孩子在学习其它学科方面包括后期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都产生正确的引导。
第二、学习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为了自己更好的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知道每个阶段会发生什么事情,父母应该怎么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看待孩子这个时候的变化,而不是一味地想着去改变孩子。
只要当父母想明白了,自己心态好了,才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越走越顺,自身的状态会越来越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改变。解决好父母内心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就好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