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挺《漫谈治史》
治史基本原则
一、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二、时间先后不能错乱;
三、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能用后来的发展附会当时。
历史书早出者接近真实,价值高;晚出者详细。——这句话是否完全可以照搬,还值得进一步思考。
最早出者,无过与当时当代皇帝起居录,官修史书,但是就一定接近真实吗。
乾嘉时史学家的求真,往往钻牛角尖了。钱大昕还是强调求真和求用结合。
周谷城《我是怎样研究起史学来的》
读书不一定是治学。——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我写世界通史之前,曾翻阅了许多著作,发现其中有一共通之点,都是从埃及开始,接着便是希腊、罗马,所谓古典世界,然后是基督教。这种作法,便是欧洲中心论。——这套学术窠臼到今天还是很难跳出。
我以为编写世界通史时,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写起,而须着眼全局或统一整体,从有文化的或文化较高的许多古文化区同时写起。我所著的《世界通史》第一册,为了反对欧洲中心论,使读者对世界古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一连举了六个古文化区:日尼罗河流域文化区,日西亚文化区,曰爱琴文化区,日中国文化区,日印度文化区,曰中美文化区。这可以称为中国中心论的世界史吗? 这可以称为汉族中心论的世界史吗?为使读者对古史得到一个全面的了解,我还是主张: 写世界通史时,不要从一个角度出发,以致铸成欧洲中心论。然则诸区并举,同时叙述,不又成了多元,而得不出统一整体吗?不然。——这段可以参考,治学角度,起手站位就胜了。
唐弢《读史与学文》
清代章实斋(学诚)说过:“六经皆史。”——文章从此衍生开来,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后面作者说,把《孔子》《孟子》都当作史书读,我大概想了想,应该不太容易,难道是对话体历史吗?如果说诸子著作中大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那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著作也很多,不一定就是历史,可以一定程度上作为史料使用。这个角度确实被利用的较少。
孔孟皆游历诸国,论道于各国君王,可对当时实际政治军事产生的影响肯定远远不如法家、兵家、甚至墨家。而且均为弟子编纂,是否溢美老师之词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