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圣诞节,今年这个圣诞节与往年不同,不但没有氛围,而且就连电商微商以平安夜为噱头搞营销也极少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人们开始主动抵制洋节了,有逐渐回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倾向了。
其实则不然。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大家正在抵制的圣诞节,养活了好多中国人。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各个国家已然互相融为命运共同体,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互相交融,互相影响。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传统节日没有错,也从来没人因为过圣诞节就不过春节了,但是如果为了更好发扬中国传统节日,而一位完全抵制、禁止洋节,这与改革开放不符,与命运共同体不符。
当然,对于那些有宗教背景、宗教基础的洋节,党员干部是绝对不能过的,是绝对禁止过的。
为什们现在有人倡导抵制洋节,是因为某些国家把它的意识形态通过它的节日入侵到中国了,致使某部分信仰不坚定的人,受到了国外糟粕文化的影响,进而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失了自信。我们抵制洋节,应该是抵制它背后的文化入侵、意识形态入侵,而不应该是不分青红皂白全部弃掉。
文化没这么脆弱,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国文化尤其没这么脆弱。清明节,人们纷纷返乡祭祖;中秋节、春节,人们不远万里也要与家人团聚。这种情况在洋节里有吗?当然没有,没人会说因为过圣诞节我要和家人亲戚聚餐的。显然,那些洋节在绝大多数国人看来,不过是个营销、娱乐的噱头罢了,并没那么重要。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文化自信,就要有兼容并包的心态,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要不断进行扬弃,发扬光大;对于外国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发展完善我们自己的文化。
对于那些洋节,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挖掘自己的传统节日内涵,阐释文化精髓,加大宣传力度,融入日常生活,让人们在比较中更加爱惜自己的节日。这样才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广大影响力,才能显现出中国人民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展现中国大国风范、大国气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