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原文:探索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及反馈。
嗨,综合全能型创作的四十日的小雨,来写作啦。
我思考了几天:就写一篇探索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及反馈。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在这一点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原生家庭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通过这几天搜索知乎、微信搜一搜、微信读书、微信公众号等等,通过这些渠道去了解什么是“原生家庭”。
我觉得每一个人对于原生家庭的标准答案都不相同吧。
01.探索答案
什么样的父母,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这一句话,我没法给出正确的答案。
因为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不是父母选择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父母。
或许我们在来世界之前,就已挑选好了这一世的人生剧本,是苦难?是甜蜜?是悲剧?是开挂般人生?
这道题的答案均为“无解题”,因为只有走过这一世,才会有自己的答案和顿悟。
我觉得就正常的父母来说是无比疼爱孩子的,但是呢,每个人对于父母的评价权重不一样吧。
因为有些人的父母或许有些不成熟,不负责任,也会有很多犯错误的问题,也会有自身控制不了的情绪以及处事的方式,会在种种某一件小事上的积累,逐渐让孩子一点点变得自卑、压抑、焦虑和恐惧。
最近看了“钰见自我”公众号文章的有一句值得我反思:
“内心要明白,我们梳理成长经历、不是为了控诉、谴责他们,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他们进行归罪,而是为了归因,找到解决方向,进行自我治愈。”
什么是归罪?什么是归因?如何解决方向?如何自我疗愈?
归罪:
真要说到归罪,我们没有资格评判我们的父母,也不要把所有的不幸都推到父母身上,
因为父母对于我们来说有养育之恩,更何况“乌鸦有反哺之孝,羊羔有跪乳之情”,
所以我们做人,不能离经叛道,不能做一个不孝之人。
归因:
归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
外因指行为或时间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景归因。
只有正确了解自我归因,向内自省,向外成长,才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解决方向:
那个解决方向,或许应该是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和精神独立,
我觉得很多时候环境因素也同样重要,我记得一句话,只有离开了父母,你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经济独立很重要,是决定你以后不依赖于父母的关键。
如果你持续依赖于父母,你就在很多大小事上无法做出自己的决断,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是典型的“妈宝男”和“巨婴”。
自我疗愈:
很多人都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记得我看过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当时看完的感受就是:“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别人救赎不了自己。”
真正的自我疗愈就是:多出去外面看看,结交更好的圈子,突破认知天花板,多看书,书里都有答案,你看的书越多就会离真正智者的距离越来越近。
02.影响反馈
我觉得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反馈是很深远的一种不可限制的影响因素。
在这种原生家庭里面是有一个系统的关系,那就是在社会上,两个人构成一段关系,成为一个系统,关系之间、系统之间会相互影响,所以有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
什么类型的父母才会造成这种影响反馈?
1.操控型的父母;
2.性虐待型的父母;
3.酗酒型的父母;
4.语言暴力型的父母;
5.疏离冷漠型的父母;
……
第一种操控型父母是基于满足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控制孩子,以爱之名为绑定来保住父母权威的行使权和控制权。
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让孩子做决定,善于剥夺孩子做决定的权利。
从而养成一种不能自主独立思考的孩子,很容易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
第一点:让你觉得自己不行;第二点:给你带来深深的内疚感
第三点:破坏你的家庭;第四点:影响你的独立性。
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内心会有一种窒息感。
第二种性虐待型父母,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的话,多半都来源于心理变态。
如果被父母性虐待的孩子,在成长期间的心理会受到扭曲,甚至会有一种耻辱感。
在心理学上的角度来说,性虐待在乱伦上所涵盖的行为、关系的范围非常广泛。
第三种酗酒型的父母,如果是本身具有不良嗜好伪装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也会有可能会让孩子畏惧亲密关系,也会让孩子否定自己的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确性。
从而被迫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谎,这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建立会有很大的影响和困难。
这类孩子长大后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很自信的。
第四种语言暴力型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会有一种顺着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孩子,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极度缺乏耐心,就会动辄语言暴力,例如:
"你真没用"、“废物”、“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给我去死”种种说出来的话,对于孩子的一种身心会受到一种隐匿性的伤害。
还会动辄上升到暴力的行为中来,那样带给家庭的是一种压抑窒息的氛围。
这一类语言暴力的出现,父母往往会带着一种输赢的态度对孩子说教,本质上都不过为了自己想“赢”,所有争论都不过为了一个:“输赢”的问题。
这类孩子在长大后的内心可能会很敏感,会过度向外索取一种他人的认可,而不是从父母身上去获取认可。
第五种冷漠型父母,这一类的父母往往会有一种是单亲家庭、离异的、缺位的,在孩子的关键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参与,会造成一种情感上的疏离感和冷漠感。
03.边界感距离
如何学会和父母有一种边界感的距离?我觉得自己也在探索一种全新的相处模式,这种边界感的距离并不好把控。
个人认为最好是去读大量心理学相关的家庭案例,深度剖析还原每一个问题。
因为在亲子、夫妻间的亲密关系里想要学会好好说话,就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最重要的事情是,你要看到事情的根源。
知乎
我们作为孩子永远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何对待自己的时候会在“好”与“坏”之间不停变换,比如上一秒还在关心自己,下一秒就莫名其妙地大呼小叫。
而这种喜怒无常并不与我们自己的行为直接有相关联,这往往会让我们造成一种感到不知所措的情况出现。。
外部公众号
其实想要摆脱一个原生家庭并非无解,因为原生家庭欠你的,只有你自己能找回来。
《原生家庭木马快筛》。
在计算机领域,木马程序指隐藏在电脑中的恶意代码,能破坏文件,攻击终端。
其实人生也存在木马程序,意识一旦被入侵,便容易启动错误的行为,陷入痛苦循环。
只有定期查杀人生的木马程序,才能走出一种困局,从而飞向自由。
04.写在最后
学会与原生家庭和解,才是迈向更好人生的第一步,若你向往心灵自由,得先踏实沉淀好自己那未丰满的羽翼,要知道你还远没有达到能够脱离原生家庭的情况,去破茧化蝶。
但要学会和父母达成一种“算了”的和解。,这种算了不是不原谅,而是当你觉得“算了”的时候,才更容易从当前的状态中照顾好自己,才更容易挣脱亲密关系的困境。
搞钱认知:
未来的社会,即便是一个普通人,也需要同时具备两套思维。
因为一个社会越发达,人的独立性就越强,越需要自身的完整性。
未来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同时具有两套思维。
之前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未来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每个人都需要有女人的温柔似水,同时又需要有男人的坚韧不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