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认真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中的一篇《备课断想》,对比自己,我羞愧难当。
首先,对于课程标准我模糊不清。虽然明白它的重要性,知道它是教学指南,但一直和它若即若离,从未长期“亲密接触”过,往往走马观花看看了事。这次我也要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活动等解读好,落实好。
于老师说:“备课首先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下来。”我很赞同。平时总是说“培养语感”,怎么培养?朗读就是最好的方法。去年开始,我提出“完美读”——全部读正确,包括停顿、重音等。但事实证明,并不完美。因为我忽略了“有感情”这个重要标准。有感情,就是声情并茂,悲伤就得读出悲,喜悦就得读出喜,读出灵性,读出情趣。
钻研好教材,把握好文本,咬文嚼字,朗读中,把文字背后的情感读出来,只有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别无他法。怎么钻研?于老师提出:“1.把生字写得规范,掌握它的笔顺,把板书的字练好,力争成为学生的字帖;2.所有新词都要查字典;3.凡要求造句的词,一定要弄明白它有几个义项,知道它的使用范围,并造出几个不同类型的句子;4.如有读写结合点,一定先下水写一写。”读完之后,我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词“细节”!于老师的工作做的太细了。我曾经的一位领导说过:“小学教学,不用看老师的学历,只需要看老师的态度。工作态度决定一切!”讲的不正是这个理吗?这些事情真不需要多大学问,要的就是细心,耐心,勤奋。而我,缺的不正是这些吗?
于老师说,“教案是显性备课”,还要有更多的“隐性备课”——练朗读,练板书,看资料,想教法,研教材,想学生等等。备学生,于老师备到什么程度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备学情,备难点,备疑点等等。我明白了,那么多特级教师的课放到网上,为什么不怕别人抄袭呢?原来抄不走。你这个老师和特级教师在备课上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又怎么能抄得走呢?
写反思,也应该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反思自我,在反思中成长,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的成长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