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2704/61bd0c58e7b2ab66.jpg)
“老师,你解决不好,我们就要报警?”面对来势汹汹的家长亲友团,一行三人,我着实有些恐慌。言辞中,既有情绪的宣泄,也有对老师的质疑。
家长正在气头上,但对老师还是有期待的。
先稳定情绪,问明详情,听他们说,再确定主要沟通对象,其他人员只听,如有疑问,先保留,稍后解决。
矛盾的根源要理清
家长从孩子了解到,孩子在校受了气,被对方孩子霸凌,这是家长气愤的根源。我一听,这事儿,不小!
但我们在调查中,并未了解到这个信息。家长不依不饶,要求见对方家长。我原不打算让他们见面。对方家长一来,双方又陷入争吵中。东说东有理,西说西有理。都不是当事人,却说得头头是道。
现在,矛盾聚焦在“霸凌”上。只有重新再调查。
我通知俩孩子,还有所在小组的成员,他们都了解情况。调查时,家长不可在场,但要有第三方在场,我的副班主任。
俩孩子在校发生冲突,当时数学老师已解决,但事情还在发展。离校后,心疼儿子的母亲得知,拨通对方家长的电话,以期通过双方家长解决。谁知,对方孩子接住了电话,护子心切的母亲,和孩子发生争执。随即,又到对方家中,一通电话,让矛盾进一步升级,协调未果。
协调的关键要判清
现在已确认,否认霸凌,但为何空穴来风?
综合家长和孩子们所说,虽然表面上在校已解决,但是孩子内心深处的委屈,还在继续发酵。回家后,只说一面理。家长越听越气,要为孩子打抱不平。
这时,我要站出来说公道话。向双方家长澄清事实,否认校园欺凌的说辞,指明双方孩子在冲突中的过失。
老师作为协调员,冲动家长的一意孤行不可取,对方家长所言“电话中的恶语”不可信。
事后的复盘要梳清
看着俩孩子说说笑笑的背影,我们的家长是不是哭笑不得!
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正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也是考验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不可代劳,老师不可越位。
孩子是解决问题的专家。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不让孩子带着情绪回家。如有必要联系家长,提前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有心理准备。
在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时,也是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每一个孩子,同时,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好时机。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是教师修炼终身的基本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2704/941a3a011ad04ff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