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1667/23302a56bb76e073.jpg)
从小到大,我对老师一直是敬而远之,即使喜欢也绝对不敢像对死党那样随意。
有时候看到身边的同学与某个老师关系亲密,可以一起吃饭,一起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关键时候还能顺走一件衣服。我既羡慕又佩服。
她们胆真大。
的确现在很多年轻老师更喜欢将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摆在朋友的角度,这样方便沟通,也容易打成一片。
但其实,这样的喜欢分很多种,可以亲密如友,也可以敬爱师长。显然我属于后者,即使在我心里他们有再多的分量,我也不会随意打闹。
我此生最感恩一个人,是我小学时的作文补习老师。
我惭愧,至今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因为从开始,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管他叫“老刘”。
在那个一直教育我们见到老师要问好,对老师要有礼貌的年纪,这一声“老刘”就显得格外特别。
老刘的作文课很解放天性,不同寻常。但让我真正记住他的,是后来的故事。
他特意留下了两篇作文,还为此召开了一场表彰这两篇作文的家长会,看到自己的作文在他的分析下一点一点地幻放出不一样的色彩,看到家长眼里夸赞和妈妈眼里的自豪,那一瞬间,我觉得写作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事。
十二岁的我,就这样爱上了写作。即使在之后的时光里,当我遇到灵感堵塞又或者毫无欲望书写时,我都会回想起那段,自己有点虚荣,有点小骄傲,有点可爱的样子。
表彰完后,我和另外一篇作文的同学一起被老刘开了小灶,他教我们如何写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就叫“知子”。为了这个名字,我们仨一起纠结了许久。
小说写的并不畅快,不是我们常规的写作文,更不是学校规定的作业,还需要我们自己每天走好远的路到机构里一待就是两个小时,风雨不变的那种。渐渐的,这份小灶带给我们的虚荣感逐渐殆尽,我们开始找各种理由搪塞老刘,老刘也从一开始的嬉皮笑脸变成了声色严厉。
更加不想写了。
这期间我参加了一次作文比赛,拿到了特等奖,收获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奖杯,老刘当时坐在颁奖台下,年幼如我,也看的出他是真的开心,发自内心地为我骄傲。
可后来,老刘不再强制我们按时写作了,他让我们全凭自觉,我们好不开心。
直到……老刘离开了……
他是内蒙人,离开的理由是母亲生病了。
我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但老刘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我的知子,也没有然后了。
他在的时候,我不再是一个因为外在形象而感到自卑的孩子,我感受到了一份特别,而那份特别,也为我建筑了坚强,我开始努力了,开始想要大方异彩,想站到人前自信地活着。
可他就这样,没有一句告别就走了。
其实仔细想想,在他最后几节课里,他每次在我们写作时,都在我身边徘徊许久,而其中的一篇作文还有他潇洒的几个大字
“小姑娘,加油,继续写!”
我好想老刘。
他在用他的方式跟我告别,而彼时,我却还在琢磨着怎么告诉他这一周的知子并没有任何进展。
之后,每次我坚持不下去,都会想老刘。想他听到我编知子的故事时,欣慰的笑容。
后来,我感谢过很多老师,但老刘不一样。
没有他,不会有如今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