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现在的你还能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好风有一段时间完全感受不到,家里来客人是会有短暂的欢聚,但很快生活节奏被打乱,人被搞得疲惫不堪。
那时候经常怀疑孔老师的这句话过时了。
读《樊登讲论语》这本书,樊登认为这句话传达的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如何看到他人的力量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学而时习之”,是一种自修的态度,自己通过学习改变。
而“有朋自远方来”可以帮助我们共修,只有学会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才能很好地安身立命。
“人不知而不愠”是修行的结果,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
《论语》开篇便告诉了我们处事的智慧。
所以“有朋自远方来”,能够协调好也是一种能力。
孔老师教的不仅是经验,还有方法。“乐”就是一种方法,好好珍惜与远人的情谊,是我们修行的一部分。
②我家的孩子一个高三,一个三年级,我却常常偷偷想一些以后孩子们找什么对象的事。
我经常假想孩子们的人生伴侣一定要和他们自己家人相处得好,如果和家人都处不好,怎么和别人,和社会好好相处呢?
《论语》一书中,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个人是带着他的过去前行的,而年轻人的过去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原生家庭,如果家人之间不能好好相处势必影响孩子以后的家庭。
最近读《樊登讲论语》,他也阐述了这句话,只不过是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的。
他说:“我在做投资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心得:一定要去了解我要投资的人与他父母的关系。”
虽然原生家庭并不能够完全决定你的命运,但一定会影响你的命运。不健康的家庭模式,会极大程度影响我们的性格和情绪,乃至我们与外界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跟他父母之间的关系很糟糕,一天到晚吵架,那么他跟其他人的关系模型必定也是如此。
不知道大家同意这种看法不?
③最近看《大秦赋》的网友一定对佾(yì)这个字不陌生,也喜欢赵国的公子赵佾这个人。
佾(yì)这个字源于《论语》。《论语》中记载: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一佾(yì)就是八个人排成一列,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共同起舞。
孔子讲究“礼”,强调秩序,他认为:普通人家,比如士人,可以有两行人跳舞;卿大夫,可以有四行;诸侯,可以有六行。只有国君、天子,才可以用八行。
而季氏家举办宴会竟然用国君的规模,“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关于“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好风一直理解是:“这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的?”
不过最近读《樊登讲论语》,他笃定地相信这句话应该解释为:“连这样的事情他都忍心去做,那还有什么事是他不忍心去做的?”
樊登围绕着这个解释给出很多相关的佐证,孟子、梁漱溟以及《诗经》中的句子,不过好风还是冥顽不化地相信自己的理解。
不知道大家一直怎么理解这句话?
另:《樊登讲论语》这个书名,《论语》为什么不加书名号呢?奇怪!
不过这本书可能是讲《论语》讲得最接地气的,中国人估计都能看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