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是散养的,老二也接近散养,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是边面对边学习的。比如校园霸凌,比如时间管理。这些事,如果从一开始就有所了解,孩子们在遇到时就能淡定很多。
孩子们每一个关键的成长节点,都有需要面对的课题,而大多数都可以从书本中获取答案,比如幼升小。我家老二今年就要上小学,对于上小学这件事,孩子是充满期待的。
如何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更好的了解?如何让孩子准备得更充分?从童书入手,是很不错的方式,比如这套《我要上小学了》。
《我要上小学了》,是肖叶、张栢赫两位作者共同完成的一套书,在内容上有教育心理学顾问刘晓明的参与。这是一套专为幼升小的孩子们准备的了解小学生活的书籍。读完这套书,孩子对于上小学这件事,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真实再现学校生活
《我要上小学了》,一共6册,每一册都是以真实的模样,介绍学校的内容。
• 《学校什么样》
• 《上课干什么》
• 《你别欺负我》
• 《照顾自己我能行》
• 《我的新朋友》
• 《爱受伤的倒霉蛋》
《学校什么样》这一册,开头的对话,就是曾经我家两娃曾经有过的对话。这套书就像是给我家老二量身定制一般。熟悉的对话,熟悉的介绍,看着书中的内容,让孩子对学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上课干什么》,内容的介绍也非常细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不是说说就好,是由很多的细节决定。怎么好好上课?为什么要学习不同的学科,在这册《上课干什么》都有答案。
《你别欺负我》、《我的新朋友》、《爱受伤的倒霉蛋》这三册,从社交的角度,让孩子理解“朋友”、“霸凌”等社交内容,对如何保护自己,提前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我要上小学了》里展示了真实、贴近孩子们的校园生活,除了其中的带水果去学校这条(不管什么水果,都不允许带学校)。
和孩子一起读《我要上小学了》,为幼升小做好准备。
示范的力量
不管是阅读还是数学的学习,抑或是基本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越来越感受到“示范”的重要性。
《我要上小学了》给了两方面的示范,一方面是给到孩子的示范,一方面是给到家长的示范。给孩子的示范中,每一册其实都是“示范”的模样,最明显的莫过于这册《照顾自己我能行》。
从起床开始,到上学,再到回家睡觉,一天的流程全都展现出来。原来上学的一天,是需要做这么多事情的。原来想轻松上学,是需要提前做好很多准备的。
不要小看这册《我要上小学了》的内容展示,有多少孩子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还是家长每天帮着整理书包,准备睡前衣服的。这些细小的生活习惯,再早一点幼儿园就可以开始养成,最迟小学一年级就要重视起来。可惜,很多孩子都忽视了基本的这些生活习惯。
《我要上小学了》,六册不同主题内容的示范,让孩子提前对小学生活有所了解。
给家长的示范,是每一册书中随身附赠的阅读手册。在这张看似薄薄的阅读手册里,有给家长的暖心提醒,有如何以本册书为主,展开更深入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很贴心,如何向孩子提问也是一门技术活。
在阅读这件事上,不少家长的提问是往打压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向去的。有了书中的阅读手册,家长的提问至少能有个参考方向。一点小小的温馨提示,虽说有了这份阅读手册,也无须按照上面的建议一字不落地去问孩子。讨论、引导思考,不是照本宣科。
好好利用这份家长阅读手册,会有很多的收获。
学会用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
如果说阅读这套《我要上小学了》,单纯是为了让孩子对幼升小这件事有准备还是少了点什么,这套书,但还可以看得更深入一点。
《我要上小学了》其实是让孩子学会用“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比如《上课干什么》这册,讲到四只怪兽。不同的怪兽,用不同的方式去应对就可以。
容易分心?试试定目标。容易粗心,做个仔细认真的小侦探。做事喜欢拖拉?学一点时间管理。一遇到困到就容易放弃?变身坚持的小战士吧!
在《你别欺负我》这册,当遇到被同学孤立、被打时,不是一味退缩,而是寻求有效的方法去应对。
成长不会一帆风顺,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可能时时都在孩子身边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真正对孩子有益的,是让他们学会用成长型思维思考、解决问题。
《我要上小学了》,看似是让孩子了解幼小衔接的书籍,其实还可以收获更多的内容。
写在结尾的话
看这套《我要上小学了》,其实是有点感动的。感动于它的真实,感动于它的细致,也感动于它所传递出来的内容。
和我家老二一样,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们,读完这套《我要上小学了》,大概是能笃定地说出一句:你好,小学生活,我来了。
我是弥小木,爱阅读的85后二胎妈妈,欢迎关注,一起养娃不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