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火星人叶老师的分享
疫情下大众心理与事情背后的感悟:
1、名词理解一样,才能讨论:
[拐点]正确的含义是:最高的一天出现下跌的第二天,全国拐点出现在4日。因为定义不一样,很多人未明白,拐点早就出现。
[结束],这个词。有用的理解是:(非疫区)主要管制措施结束。并不是(新增)为0才叫结束。
所谓(有用)是指,管制放松,我们基本上可以照常工作/生活。
2、预测结束日子,不仅不可能预测,而且没有意义!!
这个与股票是一样的,预测那天见底和点位,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因为太多因素会影响这个日子的出现(蝴蝶效应),在过程中因素是变化的。做预测的前提是:假设因素不变并已全部掌握,并且数据正确,这个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当不可能时,预测何用?
所以,世界上能力超强的超级计算机,是用来计算天气的,虽然原始数据是准的,但结果一样不准,因为影响因素实在太多。
统计学上面,使用数学模型来推测[疫情]的结束日,只是为了满足大家的心理需要。工具:数学模型是靠人对(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数据来完成的。而人的理解各人并不一样,数据也不可能准确。所以,各种神团队做出的模型得到的时间差距很多。最悲观的结论是4月底才稳定下来,还不是结束。
而从(有用)意义来说,预测趋势才是有用的,与股票一样(不需要预测点位和日期),而是预测走势。
[关键观点]:预测工作,大众心理是依靠医学专家(他们更懂病理逻辑,未必懂统计逻辑)
科学研究一般用统计学,更关注是数学模型,未必想通模型天生的缺陷。
我认为: 预测更多应是:基本发展逻辑(也就是因果关系),不一定要模型。因为前提条件不足。预测关键是(未来)方向,而不是时间。
3、向负面处想,属中国人的大众心理。
为什么美国人死了万人,也不怕流感,是乐观心理。
而我们是将悲观心理放大,再放大。却不知心理直接影响到:是否得病,得病后是否死亡。受染不等于得病,得不得/死不死,更多因为心理因素引起的体质变化。负面心理,引发很多的措施的纠枉过正。
4、对中医理解远远不足:
什么与带毒的人,吃了个饭,说了话,买个菜就染了,并不思考同样接触的人有多少比例(%)染上。事实上比例很低,为什么大家未染上,那个人染上了?内因比外因大!!中医明确指出,得病的人是因为湿症,只要人健康(中医的角度的健康),就不会得病,很少人去关心改善内因。
5、心情归心情,做事归做事。
心情是F,来自右脑。做事要T+J,来自左脑。要心态紧张才能认真做事属一般大众习惯。而好的做法,是平常心。股票上面需要的是赚钱也不高兴,亏钱也不伤心,。
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情,心情均为平和。但平和不等于不努力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