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了晚饭带小朋友去理发,瞧这小模样,看着镜中理发的过程认真之极。
可能很多孩子不愿意被理发,尤其一岁左右,非常不愿意被陌生人触碰。我想特别重点强调,这无关胆大胆小,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及天然的安全系统启动而已。
孩子开始知道趋避他所认为的“风险”,这本是好事,也是学习的好机会,我们做“大人”的也是从这一步步经历经验中成长累积的,这时候放下评判,去帮助引导孩子但绝不是干涉包办,或者实在把握不了尺度,还是干脆“放手”,只要孩子没有绝对的危险,让孩子自己体验。写到这里让我想到自己与拿铁的一个经历,一岁前,我都是趁着孩子睡着给他剪指甲,一岁后,我便逐步在他醒着时抱着他剪。他一开始也小有紧张,我就视他的情绪状态而确定进行或停止,到最近,他已经很放松的让我剪指甲,且开始想拿我手里的指甲剪。
我相信很多人会说,这怎么能给孩子啊,多危险。是的,指甲剪,刀这一类的工具经过我们这么多年的“经验”判断,确实属于使用时要较为小心一类的工具,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啊!包括孩子。我的做法是满足他想尝试的需求,并陪伴他探索指甲剪的功能,可以用手指控制打开、合拢,除了剪指甲,还可以剪纸。同时也会告诉他,指甲剪很厉害,如果不小心剪到肉会很疼,我们用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自己...其实孩子只是好奇这个东西本身,在大人的看护陪伴下感受下又如何呢。而大多数成人脑中对应的却是这孩子怎么这么皮,说了危险不能玩,怎么就不听呢。不但评判孩子不懂事,调皮,还死活坚持不让孩子碰,结果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各位“大人”,请不要因为自己看护的责任有点大,就放弃承担,转而限制孩子,还美其名曰“保护”孩子。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尤其像前段时间过年,大家庭聚餐时,平日很少见面,对于孩子来说,这几乎就是一群“陌生人”,于是当各位亲友涌上来,直接要上手抱时,孩子本能的躲避,甚至用哭来表示抗拒。这在一些人眼里马上也成了“胆小”的表现,不但说胆小,还要加些“平时肯定没见过什么人”或者“这孩子太黏妈妈了,都离不开妈妈,怎么办啊”...我真想说,苍天啊大地啊,凭什么!所谓的大人之间,你能强迫别人接受你的拥抱吗?为什么孩子就一定得接受,而且为了怕自己尴尬,就把一切问题推到孩子身上,这哪里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成人。
请不要再对孩子用类似“叛逆”、“胆小”这一类的词下评判,孩子只是比我们小只一点而已,力量小一些,对自己的照顾能力和生存能力暂时还弱一些,但他从存在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借我们来到这世间也是要开始他自己独特的人生旅行,而非我们的附属品,更非我们传宗接代或“养儿防老”的工具。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自己离真正的成人标准也才能近一些,而非一个披着大人皮囊的“巨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