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比赛:摩拜和ofo到底会不会合并?
最近有传闻说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摩拜和ofo要合并了,后来两家又跳出来辟谣,说坚决不会合并,一时间众说纷纭。他们到底会不会合并,我们先不谈。我们来看看这场“比赛”背后有什么商业逻辑。
1. 网络效应
什么叫网络效应?
一个相亲网站,假如男的女的进网一看,人很少,也没有几个可以匹,一次看了这样,二次看了这样,不会有三次了。假如每次进入的人看到人很很多,和自己匹配的也不少,他们就会留下来,平台的价值自然提升。总之,如果配的用户数越少客户就会越少,越多就会客户就会越多。那这中间势必存在一个临界点,一旦你过了这个点,用户就会自然增加。但如果你没过这个点,总会有一股力量把你的用户数往下拉。
用户越多,越有价值,越有价值,用户越多,这就叫网络效应。
2. 风险投资
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创业公司就会产生一种心态:无论如何,我必须要过临界点,还要最早地过临界点。如果别人的用户越来越少,我的用户越来越多,慢慢地,这个领域就会被我“赢家通吃”。
最终会稳定在什么局面呢?
大概会稳定在“721”的状态,第一名占整个市场的70%,第二名占20%,剩下所有过了存活点,差不多能养活自己,但也长不大的公司,加在一起只能分到10%。这个时候,大局已定。
那怎么才能最早地过临界点呢?
首先你要把产品做得足够好;但这远远不够,你还要把产品免费;免费还不够快,你就要靠补贴;补贴还不够,你就要比别人补贴得更快。只有这样,你才最有机会成为721中的7。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投资就是这些公司背后的资金池,扮演着加速器的角色,推着它们往前跑。一旦有家公司赢家通吃、获得绝对的市场垄断地位后,你曾经吃我的、拿我的、用我的,都要统统给我还回来。所以通过免费甚至补贴,拿到赢家通吃的地位,最后再来找商业模式,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基本打法。比如滴滴。
3. 合并并购
在每个细分领域,一开始都是千团大战,比如曾经的团购,没有1000家,也有800家,大家拼命地打,每家背后都有一个风险投资在支撑。厮杀一阵后,大部分都会被淘汰掉,1000家死掉个900家,这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这个阶段叫做淘汰赛。
然后继续不断淘汰和并购,最后只剩下三五家,这是第二阶段:排位赛。
这剩下的三五家,它们背后通常都是大型投资人,比如阿里、腾讯等。如果前两名的差距非常明显,第一名会最终获胜,721的格局自然形成。但有时候会出现一种特殊情况,前两名的差距不大,谁是7、谁是2还没定,都想靠自然力量占优,但背后资本都很强大,团队势均力敌,谁也打不过谁。
比赛进入了非常胶着的状态,这时用户的感觉是最好的,因为补贴力度是最强的,比如今天的摩拜和ofo,一开始一块钱一次,后来5毛,后来免押金,领月卡,免费骑等等,什么花样都来了。
这时你问两家CEO,你们会不会合并啊?因为都想干掉对方,一说合并,团队的士气就没了,所以他们一定会说:不会合并。
但一直这样不断掏钱补贴,总也分不出胜负,投资人终于耗不起了,就会逼着两家坐下来谈:合并吧。只要一合并,你们就会成为平台级的寡头公司,有了定价权,就会给投资人带来十倍、百倍的回报。
所以最后就有可能变成,不管两家创始人愿不愿意,也被逼合并的结果。比如滴滴和快的、携程和去哪儿、58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
一旦合并,这个领域就大局已定。如果你作为后进者想加入,就没有机会了,不如去找一个新赛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今天我给你讲了网络效应、风险投资、合并并购这些现象背后的底层商业逻辑。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理解了这些底层商业逻辑后,你觉得在未来,摩拜和ofo到底会不会合并呢?
资料来源: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