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内容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芮老师3月4日20:00的微课笔记,作为于老师助理,我代为整理将语音内容转为文字。内容发表在简书,已得到于芮老师同意)
于老师:今天的微课主题《如何做到家长轻松,孩子优秀?》。我想这个话题是很多家长愿意接触和实践的,如果您认真听并实践今天晚上的微课内容,您家里的亲子关系尤其是孩子学习方面的教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一.什么是学习?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
开始我就想问一下各位“什么是学习?”“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孩子、家长、老师和学习是什么关系?”“孩子、家长、老师之间相互是什么关系”“每个人在其中是什么角色?什么责任?”。很多家长会说“学习当然是孩子的问题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一下的话,我们就会知道,“学习到底是谁的责任,这个问题不好下定论。”
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诉求不同
我不清楚我们群里到底有多少家长?你们分别是什么年龄段的,每个阶段家长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家孩子是幼儿园阶段,你会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安全,怎么去怎么回,开开心心的。小学阶段家长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要求孩子听话,按时完成作业,踏踏实实的学习和纠错。到了中学阶段,家长会焦头烂额,面对严苛的中考,家长不知道如何面对处于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试的青春期的孩子。高中阶段更是束手无策,家长会察言观色,反应不知道怎么支持和帮助孩子们,很多家长说自己很重视孩子的学习,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不知道怎么面对孩子的焦虑情绪。
三.两个家庭条件和教育理念完全不同的亲子教育的“极”与“极”结果
事例一:我有一个来访者,为了陪伴孩子,他们一家放弃舒适的大房子,在学校周围租了一间小房子,全职陪读,从小按照书中说的科学的陪读方法。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家人放弃看电视玩电脑的娱乐生活,家里任何一款多媒体产品都是黑屏的。休假回来的爸爸也是放弃娱乐生活,妈妈更是无可挑剔,孩子做作业,妈妈陪着一起读书。每次考试结束的时候,会怎么样呢?每次考试结束,这一家人素质都很高,不管多么好奇,都压抑下去,不问孩子考试结果,引导孩子自己说,或者问问老师,考后总结,发现问题怎么矫正,怎么做计划啊。各种辅导班都不拉下,各种兴趣也都培养,这个孩子的成绩在全校1200多名,全校一共1500名,他也参加过我们的冬令营,孩子看起来很灵透,为什么成绩就是不理想呢?每个家长的做法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为什么做到这么到位了,孩子成绩为什么还不理想呢?孩子智商有问题吗?当然没有。这个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吗?孩子回家就写作业。家长和孩子做的没有任何一点和书中写的科学学习方法相违和的。
事例二:现在我再来举一个例子,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几年前在北园菜市场里的一个卖菜的大姐,她在三十岁时,丈夫就过世了,当时是1996年,她的大儿子10岁,小儿子才7岁。她在菜市场卖菜,那年的冬天,我当时还在当老师,每次下班,都会看到西南角的路灯下,她在那卖菜,她两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围着路灯水泥台子写作业,字迹凌乱不标准,也会时不时抬头看看车水马龙的街道。我当时在攻读学位写论文,就走访了这个家庭,我打听着去了她家里,她住在平方,一个院子三户人家。一入她家门就是客厅。当时我去的时候,大姐在昏暗的灯下分拣青菜,豆角茄子西红柿,好的坏的,分装到麻袋里。两个孩子也在里屋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这温馨和谐的一幕时常出现在我脑海,印象深刻。
那这个贫苦的家庭培养出来的两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呢?她的大儿子毕业于武汉大学,保送出国留学,现定居在北京,小儿子毕业于山东大学,留校任教了。这个母亲真的是没有很高的文化,没有采用书上说的科学的育儿方法。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教育理念和家庭条件完全不同的家长,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结果是不同呢?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经过几个阶段,一是模仿,二是孩子体验训练,然后是创造。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他们模仿谁,他们模仿什么?孩子要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模仿对象学习的时候,模仿对象工作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态度,这一点是很多家长忽略的地方,就这一点就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影响了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四.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影响了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有个学生当着我的面,就在指责她的父母,父母指责她学习不认真,孩子就大声反驳父母说“你们就知道说我学习不认真,说我不上进,可是你们也只有白天上班,晚上可是休息啊,我呢,我是白天上学,晚上做作业,我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休息。妈妈说爸爸得出去应酬,可他喝的酒高级得很,吃的饭比我的好。妈妈自己不是也说爸爸光知道忙应酬,其实就是出去花天酒地,推杯换盏嘛?还有妈妈,你不是天天在家,往沙发上一坐,就知道督促我学习吗?妈妈,你还装模作样拿本书看,那你如果认真看书的话,怎么能看到我不认真做作业呢,一会玩一会做作业呢?
其实我猜有不少孩子在家这么反驳过,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孩子处于最初模仿状态,他的模仿对象就这么几个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孩子在学校里看到的老师都在工作状态,所以他看到的就是回家以后看到的我们这些家里人。那么他回家以后看到的都是什么。
现在我们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的熏陶,所谓的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和谐的轻松地氛围,让家长陪伴孩子。这个道理绝对是没错的,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做呢?我们说爸爸出去应酬,打拼呢,不论是为了家庭为了工作,爸爸在外边吃的饭确实是比我们好一些,那妈妈在家团团转,在家做饭,在沙发上放松,坐在孩子身边看书,那看在孩子眼中,他们是发现了什么呢?
他会发现爸爸回到家以后,大部分时间是放松的,聊聊天啊看电视看手机,孩子看到妈妈是什么态度呢,妈妈就是督促他们学习写作业的闹钟。孩子就成了执行写作业的人,基本没有什么自主意识。回想那个卖菜的大姐,她是最基层的劳动者,真的是没有什么科学的育儿知识。我问她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吗?她说只要孩子健康,不生病就好。她对孩子的基础要求和最高要求都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后边她说只要孩子想学习,她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学习。这个妈妈没有很高的文化,更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人生哲理知道不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对工作的真诚,对卖菜工作的专注专一。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孩子没有夹杂任何条件的爱,“只要孩子想,我就可以为他怎么样”。这一点是很难得,对于我们来说,很多家长做起来是很难的。那么反观我们,那个卖菜大姐让孩子看到的是她专注专一的工作态度。也就是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她在认真做着她要做的工作。现在的家庭中,很难做到这一些,一般情况下,我们学到了现代的企业管理知识,就是“日事日毕”,即使加班我们也会把工作放在单位做,我们美其名曰不让工作影响生活。我们把工作放在单位做,我们在家唯一的工作就是监督孩子学习,但是我们在监督的时候给孩子定的要求和标准,是孩子能够接受和做到的呢吗?比如说我们做一道菜,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看食谱。
五.允许孩子犯错
开发一道新菜,我们要看看食谱,买食材,打理食材,做菜,当把菜色香味俱佳的端上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内心很喜悦啊,当我们做菜的时候很认真很专注,我们做菜的时候,习惯赶孩子出厨房让他们做作业,没有机会让孩子看到我们认真专注做一件事的过程。其实做出菜的时候,我们很希望别人喜欢,能够大口大口吃掉,我们做出的菜其实也是我们的孩子,其实我对待一道菜的态度,和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能一样吗?
比方我们做菜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能一次就把菜做好,当然也做好了失败了再重做的准备,我们认为孩子是不可以的,我们认为孩子的一辈子不能重来,只有一次,不能预设。对孩子的成长我们信奉“人生没有彩排”这一句话,我们对孩子没有耐心。我们对孩子以外的事情都有耐心,但是对孩子不允许,比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他们专注专一的时候吗,我们大部分家长做的是不够的,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允许我们犯一次错犯两次错,但是我们绝对不允许孩子在学习上犯两次以上同样的错。我们做菜可以重复几次,但是孩子在学习上的错误不能错两次,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及对待一道美食。我们刚才讲的是孩子在模仿的最初,他的模仿对象是否能做到专注专一。
六.学习的情绪转移定律,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角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我在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提到过,“学习是全身心参与的行为,成绩是综合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确定,“学习过程中,谁是主导角色”。反观现在的学习过程中,是谁最关心学习,谁最关系作业,谁最关注学习成绩,考试好了,家长说“嗯,不错,最近用功了”,考的不好,会说“你对得起辅导费吗?”。接下来我来说一个心理学用语,“情绪转移定律”,这是一种情绪防御机制,就是把对某一对象的愤怒和情绪,不好直接对此对象表达,就会把情绪转移到更低一级的对象身上,从而化解心里的焦虑。专家认为坏情绪也会很快转移,做了一个实验是将一个开朗乐观的人和一个抑郁的人关在一起,不到二十分钟,开朗的人也郁不开心了,所以说坏情绪转移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还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男人在公司受了责备,回家以后闷闷不乐,饭桌上,老婆给他夹菜,因为老婆没发现老公有情绪,老公说“我自己没长手吗?你这菜是越做越不好了”。儿子让妈妈夹菜,妈妈发怒说“你自己不会夹菜吗”。儿子手气了,就把气撒到了家里猫的身上,猫被打,喵了一声,夺门而出。猫冲出门以后,正好遇到开过来的一辆车,司机一躲猫,打方向盘,撞到了一个小孩,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刚才给大家讲的是情绪转移,实际上情绪是指我们对待一件事的态度。其实我们家长和老师们把对学习的态度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当我们把重要的态度放在这件事上的时候,我们对学习的关注度大于孩子对学习的关注度的时候,我们的责任态度就开始转移了。当然我是指对学习的关注度,对于学习的关注度在转移,学习的责任从孩子转移到家长身上。假如说你的孩子不像你要求的那么优秀,你教育孩子没有那么轻松。如果你在按照老师说的检查督促孩子做作业,全程陪同,这些工作你在一项不拉的在做,而且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在做的话,那么你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放到了自己身上,你是第一责任人。如果说家长、老师、孩子三个人是一个团队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孩子成了团队里的最底层执行者,他们没有独立的思想,你让他写作业就写作业,让上学就上学。如果你现在是这状态,请你马上转移注意力,比请你在工作之余找一个兴趣,像厨艺或者瑜伽等,让你的孩子看到你在专注专一的做一件事情。
七.家长和孩子在潜意识中的分离
第二就是和你的孩子做一个真正的潜意识的分离。很多家长就认定,孩子是我生的,我要负责他从生到死,他就要长成我想让成为的样子。只有他活下来,你们和孩子生命的约定已经结束了,他是他,你是你。参加我的活动的朋友,会知道怎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和我们分离了。其实孩子生下来以后,如果你已经为孩子做了很好的模仿对象,你把你的生活态度传递给了他。那么接下来孩子在模仿过程中,他模仿到了你专注专一的工作和生活态度,那接下来就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家长很好的把一下关,和他们一起分享喜悦或悲伤。然后体验过后去创造。那么怎么做好分离呢,接下来这是方法,请你对着孩子每天重复默念一千遍,睡前或早上起来之后,告诉他,“孩子,我只是你来到世界上的通道,你是你,我是我,我信任你,我信任你现在你有能力有资格,做的比现在更好”。如果有家长觉得现在还做不到潜意识中的亲子分离,没法让孩子去体验去创造,你可以关注“慧源快乐教子”群。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台湾老人叫王淑珍,她生了十三个儿女,十三个儿女都是博士,她教育孩子的理念就几个字“做人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请家长在家里专注专一的做你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做好榜样。会说话是一种能力,少说话闭嘴是一种智慧,很多矛盾是因为多话引起来的。
八.找到孩子在学习中的兴趣点,善加引导;让老师成为孩子学习中的督促主力,让孩子独立自主的投入学习
总起来来说,如果让自己轻松,让孩子优秀。我们不用高大上的理论,我们只要用专注专一持久做事的态度影响孩子,让孩子有好的模仿对象。影响孩子最大的因素的就是家长专注专一的态度,育人先育己。我们家长可以从在家里专心做一道菜读一本书绣一个十字绣做起,影响孩子。
要想让孩子学习好,对学习感兴趣,首先要做到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出发,其实现在生活中孩子成绩不理想,其实还没有发现学习的兴趣,主要是孩子不爱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话,就没法投入。孩子对有兴趣的事总是愿意投入,学习高效。你可以去寻找孩子对学习中的哪部分哪个细节感兴趣,你找到了,关注到了,就能以此为突破口把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再就是一定要允许孩子犯错,在成长过程中,成功可能是枝叶,失败才是树的根。孩子在学习中,做错作业家长会指责,成绩不好家长会指责。其实孩子每次犯错的背后,都是正向的学习良机。如果家长能从多个角度看待孩子犯错,很好的利用他犯错的机会,来很好的引导教育他,促进他的学习。这个教育孩子的效果比平时要好数倍。就是我们要允许他犯错,给他犯错的机会。第三个就是普及一下就是,很多家长对这一块迷茫,就是“完成挑战才能是促进学习”。心理学家一般按照应对事情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分出了三个区域,第一个舒适区,第二个是学习区或成长期,第三个是恐慌区。研究结果表明,大家在学习和做事情时,我们只有在学习区或者成长期,我们做事情才能进步,尝试新事物开发新领域。但是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待在舒适区里面,孩子的学习时时刻刻需要你去督促着,他作业是否完成,你帮忙监督,你作业对错多少,你帮忙指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没有付出,他是被动的,如果我们允许他犯错,允许他写字不规范,我们把他自己的行为,推到老师那里,老师去审核,老师对孩子或是惩罚,或是鞭策孩子。大部分时候,做家长的是不允许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做,你担心老师会叫你过去,老师在孩子完成作业不好的时候,责任又会转移到家长身上。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在团体中,很多家长现在觉得一对一很好,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在大的学习氛围里还不好听课的话,那么你一对一的补习,也不会好。
九.课程总结
今天晚上我讲了几个方面,如何做“让家长轻松,孩子优秀”。回顾下,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三个阶段,一是模仿,二是体验,三是创新。在孩子青春期时期,孩子大多数在模仿需要家长向他们提供专注专一的模仿对象。当你的家里发生了学习转移的时候,你需要一是转移注意力,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去专注的做你的事情。二就是和孩子做潜意识的分离,每天默念几十遍几百遍“孩子,我只是你生命的通道,你是你,我是我,你有能力做好自己创造奇迹”。再就是给家长普及了一个理念,就是要发掘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力和学习成绩。第二就是允许孩子犯错。第三就是给孩子一个挑战区。第四就是让孩子在团队里学习。
(课程结束,如果您有亲子教育方面的问题,可以加入“慧源快乐教子”微信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