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我们做第二单元练习题,做题之前,我提醒了孩子几个容易出错的点:
1.看拼音写汉字:水寨的寨字下半部分,先写两横,再写两竖,再也一横,写撇捺,撇捺要和上边的竖分开写。下边是“条”的下面。“小”字多一横。
2.四大名著里有两个著名的军师,他们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他们分别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题并不难,但一定把人名和书名对应。先填的人和先填的书名要对应。
3.简答题一定要在动笔写之前梳理一下语言,保证语句通顺,保持书面整洁。
按照难易程度来看,没有难题,估计会有几个不认真的,填错这一部分;时间来看,到延时课结束,写完没有一点问题。
延时课结束,还有几个孩子没有写完,我一看,都是平时比较磨磨唧唧的孩子,也在我的预料之中。我打算先送其他孩子放学,然后再上来看着这几个完成剩下的一点儿。送完大部分孩子放学回家,教室一个孩子也没有了。
我随手拿起最上边一本作业,不翻还好,一翻气不打一出来。水寨的寨,下边写成了“水”,下一题军师填的顺序是“吴用、诸葛亮”,其中“葛亮”两个字不会写,书名填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这一题他空着没有填。我把他的练习册,已经我在黑板的板书,圈出重点,发给了他的妈妈。
我也提出了我的疑问:字体写的差就暂且不论,课堂上老师强调什么,他就错什么。如果不是故意跟老师作对,这到底是为什么?当然,我也知道这孩子很喜欢我,他主观上没有和我作对的想法。
周四过去了,周五来了。我改作文,数了数作文本,60本,少了两个人的作业。我在教室问问谁没有交,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写作文的那天她请假了,后来交到讲台上了,我在讲台上的确找到了,剩下一个人的。我再问,谁没有交?没有人承认,我一本一本得点名,点到最后,还是他。
“你知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没有交?”
“知道。”
“作文本在哪?”
“在家。”
“正式作业一般不允许带回家的。”
“我知道。”
看看这对话,足够气死人的。人家什么都知道。老师给了两节课写作文,人家写不完也不会告诉你,把本子拿回家就万事大吉了。
周五我联系了孩子的爸爸,不能总是给孩子妈妈添堵。
周六,孩子妈妈带着孩子,我们在学校见了面。妈妈说来学校找我,是寻求帮助,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家里的两个孩子都有同样的问题。
其实我也很困惑,为什么总有那么一小撮学生,无论你怎么努力,强调知识、树立规矩,他们都能充耳不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