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那么多个故事,为何选拍《摆渡人》?
王家卫对他说,“张嘉佳,你要拼”,看到这句时,我在想王家卫应该有看过张嘉佳的小说,因为他在小说里写过这么一句:
“张嘉佳,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命过?”小玉看窗外的夜色,说:“我说的拼命,不是拼命工作,不是拼命吃饭,不是拼命解释的拼命,那只是个形容词。我说的拼命,是真的今天就算死了,我也愿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摆渡人》
拼命,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自己拍电影是张嘉佳早就有的想法,王家卫的这句鼓励很契合张嘉佳的小说《摆渡人》里所写的桥段,选拍《摆渡人》既呼应了王导的勉励,也表达了张嘉佳希望自己能成为给世人摆渡美好的摆渡人的美好想法,虽然本应是摆渡美好癌的电影最后被拍成了尴尬癌。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张嘉佳和王家卫有相似地方,都是编剧出身。
王家卫刚开始做的是编剧,据说和鸟叔一样,都有很严重的拖延症——因为拖稿还被炒过鱿鱼。
即使到了新公司也没有改掉以往的好习惯,拖字诀用得如火纯青,继续拖稿欠稿,拖得新老板急了,特么的,不能拿我钱不干活吧,就找王家卫泡茶谈心,王家卫道出了心声——他是导演的才而不只是编剧的料。就这样,他顺利成了导演!(哎,这是别人家的老板啊!)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开始也只是张嘉佳为某个节目而写的剧本,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一连写了30多个故事才停笔。
本是为剧本而生的小说,天生就有影画的气质,拍成电影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好的剧本有了,就差一个好的导演。
《摆渡人》里的许多桥段是来自张嘉佳的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如果我会去看《摆渡人》,一定是冲着他的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而去的。
可以说,借着小说版和电影版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成功,《摆渡人》还未上映前就已经成功一半。
可惜的是,另一半的成功被导演这道槛给绊倒了,即使有王家卫这位大师作铺垫。
因为,如果你是抱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小说或者冲着王家卫情怀而去的,你可能会失望,而且还是很失望。
能够随心所欲挥墨豪写,却不一定有同等的能力驾驭影画。
一切技能最后都靠天赋,勤学苦练只能变成机器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一语成谶。
《摆渡人》的差口碑,是否意味着张嘉佳没有天赋呢?
张嘉佳在大学时期自编自导自演了多场话剧,并在多个电视台兼职,不仅写书,出专栏,还从事过编导,被称为“南大第一才子”。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半路和尚,张嘉佳在戏剧方面确实是有一定天赋的。
《摆渡人》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模仿王家卫而导致的。
缺乏对自身的定位而流于形式上的致敬,最终导致了这部电影既缺少王家卫气质,又无张氏风格,侵蚀了这部影片应有的灵魂,恐怕这是许多观众不满意的地方。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小说里收录的许多故事是张嘉佳的现实经历,读者可以很容易的在他的文字里找到共鸣,这也是为何书名会取作《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还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张嘉佳在电影版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透露的:那个胖子岳云鹏演的猪头和柳岩演的燕子分手后,猪头就开始环游世界卖他家乡的小吃,陈末看到了电视里对猪头的采访后说,他去的那些地方都是燕子曾经去过的地方。
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写《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小说和导演《摆渡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张嘉佳的电影和张嘉佳的文字之间隔着一个王家卫的距离。
可以说,张嘉佳并未做好导演这一摆渡人的角色,他只是做好了他自己的摆渡人。
同样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王家卫却能很好的与外界达成和谐。
《摆渡人》里过分注重文字形式,而却并未将电影灵魂通过演员的表演完全展现出来给观众。
原本应成为吸引人的张氏文字魅力,在电影里却显得有些“尴尬”和不耐烦。
本应是好剧,无奈却成了烦剧。
一部电影的灵魂,除了文字以外,更多是依靠演员来传达的。
早期拍摄的电影,是没有对话和文字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只能通过演员的表演。
像卓别林的电影,都是通过演员的肢体表演和表情变化将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气氛、情绪、含义传达给观众。
流于书面化的表演是浮夸的,生硬的,缺乏生命力的。
同样是王家卫喜欢的,被他称做最像太宰治的演员——梁朝伟,但在张嘉佳的电影里和王家卫的电影里却判若两人。
无论是《2046》还是《东邪西毒》,即使是《东成西就》,王家卫都能很好的抓住梁朝伟的性格特点和气质,并将之揉进他的电影人物的灵魂里,没有做作,没有刻意,自然而然,就好像梁朝伟天生是王家卫的御用演员一样,两者搭配在一起,浑然天成。
然而,王家卫能善用自如的人却不只演技好的,其他人像王菲,刘德华,他照样可能运用自如,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来,这也许也是张嘉佳同学还需要努力的方向。
出色的导演都有一个特点——能够自如的驾驭自己电影里的角色和演员的天赋。将两者恰当的结合在一起是导演的重要责任之一。
和张嘉佳改了上百次稿不同的是,王家卫拍的很多电影事先没有提供完整的剧本,甚至没有想好的台词,也许这和他做编剧时有拖稿欠稿的习惯有关吧,导致了演员在拍的时候虽然在演却不知道拍的是什么,等拍完剪辑好了后一看,哦,原来是这样啊。
但这并不影响他电影的整体质量——拍摄,剪辑,配乐,编剧一条龙,王家卫都能高质量的搞定。
王家卫的电影具有超越时代的深度。
林青霞曾谈到,拍《东邪西毒》时,觉得角色错综复杂,不知道讲什么,这种片子怎会有人喜欢看呢,但是14年后她看懂了,“不只我看懂了,其他人也看懂了。不知道是不是王家卫的思想领先了我们整整十四年?”
王家卫自有的独特气质与鬼才,并不是模仿他电影里的读白就能达到的,毕竟,只有王家卫只有一个。
张嘉佳要做的不是成为王家卫,而是成为他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不喜欢,只能说明不是为你准备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现在看来,我只能用这句话来安慰你们了,也许这能让你们对《摆渡人》的烂片印象有所减轻。
不想因为《摆渡人》而可惜那电影票,你得忘掉贴在这部电影上的种种标签,忘掉张嘉佳,忘掉王家卫,忘掉那些大卡司,沐浴更衣,一身洁然地进入影院里去享受那一个多小时的灵魂摆渡。走出影院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经过这许多年,自己开始写文章才体会到,原来摄影机对导演来说,就好比他手上的一支笔,他要下了笔之后才知道戏怎么走下去才是最好的。——《窗里窗外:林青霞回忆自己的前半生》
也许,张嘉佳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下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