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339589/4a33e4eb18f9377c.jpg)
问,讲点啥不,有段时间没见,要开学了。
我说不知道,你想想。
你讲什么,我听什么。
说那就讲点古文,擅长的。
我说好。
说,那岳阳楼记怎么样。
我说行。
脱口讲解,用播音员的标准,从头读到了尾,应该说,很是押韵而且有乐感,音质好听极了。
那会儿上学,完全不是这么读的。
他说,断字断句的差别。
是一种很有情的读法,原来古文是如此押韵和好听,难用语言形容,是种感觉,用了心的。
他很投入,也是真喜欢,全篇了然于胸,很欣赏,很陶醉,能让人沉浸其中。
原来自己从头到尾是没真学到过,因为在这之前,无感,没有觉得它真美,到底美在哪里,好在哪里,感觉不到,也没感觉到过。
能当成生活里的一种享受,发自内心欣赏和喜欢优美的作品,缺乏这个韵味。
所以,一下知道,差别在哪儿了。
难怪。
不在年龄大小,差距是根据领悟和感受到的不同而不同。
浮于表面,深入其中,领悟精髓……各是各的样。
任何事物,要真开展,根据投入程度,进入的层次会有很大差距,结果可想而知。
从他口里出来,岳阳楼记直接是一副生动的景象,仿佛置若其中,就在眼前,自己也同作者站在了一起,那种景,那种心境。
我问,你都记住了,真厉害了。
要是位老师,学生会学得相当快,而且会很入迷。
他读完,我好像也记住了,就一遍,深深的印入了心里,这似乎是学过有二十来年的文章了。
只用一遍,原来,不是我记忆力不好,只不过方式没用对,他读完,连古文翻译都不用,懂了。
那种懂,是激发了一种内心深深的情感和触动,对生活,对事物,对人上,都像过镜头一样,深刻而有觉知。
随后,一句一句给我讲解,还讲了作者写作的背景,当时的心境,从中悟到了什么,对生活的启发,在日常里的意义。
连云,雨,雾,水的许多样子,区别,光的透射呈现出的光影,都顺带讲解了进去。
从书本走向进了生活,从高深遥远的道理,变成了具体有实际意义的小事。
小事也不小,它能让个体变得更有美感,活出了生动有趣的样子,那么真实和实用。
学习任何事物,本意不就是在生活里感悟并活成最好的样子么。
很诧异,那种有感,是内心升起的共情。
我说,你这样教,我也爱上了经典。
问你怎么学的。
笑笑,说天赋。
又问什么是天赋,通俗地说是在某一方面的领悟力,对其本质的理解感悟力更直接透彻,
要注意观察和用心。
思考,用心,它非同凡响,打开觉知,心神聚焦,心到手到心神融合,那该是多么享受和有魅力的存在。
我们用专注忘我来形容那种投入的状态。
要体验的就是这种美妙的境地,做什么像什么,快速进入什么。
美丽可爱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