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王昌龄,要从五十岁开始;写王昌龄,始终绕不开他被杀这件事情。
史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年近60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毫州,被毫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直至今天,仍然没有找到闾丘晓杀害王昌龄的动机。只《唐才子传》中有一句话发人深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这里的忌是嫉妒的意思,言下之意是闾丘晓嫉妒王昌龄的才能。但这又有点说不清,因为其时王昌龄早已声名在外,闾丘晓不可能笨到要背上千古骂名而去杀一名年近六十手无缚鸡之力又名满天下之人。从另一方面来讲,闾丘晓想巴结王昌龄还不来不及呢。诚如此,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闾丘晓被王昌龄撞破了或意外知道了不可告人的秘密,从而招至了杀身之祸,当然,这只是我荒诞不经的猜测而已。
张镐听说王昌龄被闾丘晓所杀,气愤不已,后由于闾丘晓延误战机,落在张镐手上。张镐终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行刑之际,闾丘晓伏惟讫讨说:“有亲,乞贷余命”。 张镐冷冷的回了一句:“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表面上看,王昌龄的仇得以报了,然而,这千古的遗恨又怎因多杀一人而停止呢?
余每读到这里,并没有觉得轻松或能够有快意恩仇之感,而是觉得愈加伤感。中国自古以来就以消灭肉体方式来消灭灵魂,这种复仇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有人说,王昌龄的人生就象开挂一样。 其实,恰恰相反。
有人羡慕王昌龄年纪轻轻的便隐居深山,甘愿做个闲人,寻仙问道,颇有世外高人之品,其实不然。前面老夫说过孟浩然隐居多年,真正原因是穷得家里都揭不开锅,不隐居难道还要出来折腾?王昌龄所谓隐居也不过为生存之计所虑。
隐居不下去了,王昌龄开始去当兵。我们知道,好马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如果不是穷得没有办法了,谁愿意跑到大漠边陲,餐风露宿,与胡马冷月相伴,过着九死一生的生活?那些羡慕王昌龄过着潇洒自由生活的人,脑子里面不是浆糊就是水。
当过几年兵的王少伯,终于开始走仕宦之路,前面的篇章里,老夫就说过,任你在文坛上如何牛逼,如果没有宗族,家族势力,最终也不过得个芝麻小官,这点也印证在王昌龄身上。
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当兵回来后,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这种校书郎的官职属于从九品下,说得不好听一点,做了个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少伯自不甘心,于是在开元十九年又以博学宏词登科,结果又只做了个公安局长。 想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而他的好友王维,不用考就定了状元,然后,一路官至宰相。有时候,才能这个东西,可能只是个装饰品。
王昌龄官本不大,却还屡遭贬適。这就相当于从县里弄到乡里,从热闹的地方赶到蛮荒的处所,这就真有点意思。据说有一次,王昌龄被贬到“龙标”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湖南怀化一带。幸亏王昌龄有这么一次经历,以致咱们太白诗仙还特意写了一首送王昌龄左迁龙标的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说到诗,特别是离别诗,边塞诗,不管李白,还是杜甫,在七绝方面,当都要跪倒在王昌龄脚下。文坛评价王昌龄诗,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真不是浪得虚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王少伯不但边塞诗豪气干云,其送别诗更是清泠一绝: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2019年新冠疫情,日本在赠我们的抗疫物资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就来自于王少伯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只是国人对古典文化逐渐在抛弃与遗弃,而岛国的人却保留了下来,悲哉。
在边塞诗和送别诗写得炉火纯青之时,其闺怨诗亦独树一帜: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如果以圈友来论诗,那王昌龄的这个圈团那才是盛唐里的最高阵营。李白,王维,孟浩然,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这位大咖),王之涣,岑参,高适,这里面的每一个名字都值得我们回味,每一首诗歌都让我们陶醉,王少伯以诗之名,遂使天下为其马首是瞻,幸矣。
《唐才子传》如此描述王昌龄:
昌龄,字少伯,太原人。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后以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愆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有诗集五卷,又述作诗格律、境思、体例,共十四篇,为《诗格》一卷,又,《诗中密旨》一卷,及《古乐府解题》一卷,今并传。自元嘉以还,四百年之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逮储光羲、王昌龄,颇従厥迹,两贤气同而体别也。王稍声峻,奇句俊格,惊耳骇目。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长叹,至归全之道,不亦痛哉。
对于惜字如金的辛文房,居然用了几百个字来写王昌龄,可谓着墨之重,其意深也。
王昌龄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他穷困潦倒,最后还免不了被杀。 据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后,当地有位酋长的女儿很是敬佩王昌龄的才能,央求其父亲把王昌龄请到家里,而自己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请求王昌龄为她写一首诗,王昌龄提笔欣然写就: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用如此饱含激情的笔调写出少女之美。也只有深深的懂得并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如此深刻的刻画着世上的人们。昌龄虽去,千载余情。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卢象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崔国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