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世言崔颢,性轻浮,好美人,始乱而终弃。少时之诗多艳俗之语,吾不以为然。
崔颢生于名门世家,作为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的后裔,其才绝顶,连李白都偷偷摸摸的模仿他,如太白的《游金陵凤凰台》就是以《黄鹤楼》作为模板所写,可惜其气势远不及崔诗。 另太白还有一首《鹦鹉洲》,明眼人一看就是抄崔颢的,这抄得太过明显,兹录于下: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真想不到连“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也还要模仿崔颢。其实,只要我们再细心一点,便可以发现,李白很多诗中,都有崔颢诗的影子。包括象《长干行》,《长相思》等相关闺怨诗。李白的边塞诗中,亦有多处借用崔颢之诗景或诗风。
对于这样一位才华横逸的天才诗人,为何世上对其评价不高呢? 吾查阅资料,有两个原因:
其一,崔颢年轻时喜好美女,按理说这不是问题,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爱江山爱美人者比比皆是,连唐玄宗都可以因杨贵妃而弃江山于不顾,崔颢就不能做吗? 事实上,这一点其实不成为其理由,有人恨他的原因是,他可以不断的得到美女,又弃之于不顾。但这也不是问题,两情相悦,又一别两宽,在唐朝这个社会是最正常不过的。 相比李白,崔颢应该算好的,至少没有为求官而做上门女婿。
其二,其诗多轻浮之作,吾读崔颢之诗,并未觉得很轻浮,相反,写出了少妇们那种真正的幽怨之情, 可谓情真而意切。 其代表作《王家少妇》: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这是崔颢受召见,所献李邕的诗,李邕只读了第一句,便厉声喝斥:小儿无礼,遂将其赶出去。其实,我们从这首求职诗中可以看出,崔颢并无过错,在伪道士李邕的面前,崔公子更显得高傲和直白,不象朱庆馀讨好张籍那样,来个“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相对朱公子,崔颢是断然做不出这种低眉顺首,点头哈腰的奴才状。
作为少年进士的崔颢,同时又是高门大户的世家子弟,身上缺少的正是那种奴颜媚骨,这样直接导致崔颢一生只做了一些芝麻小官,其实,这样也不错,做为政坛的崔颢无路可走,而作为诗坛的崔颢却闪烁着耀眼有光芒。
《唐才子传》如此描述崔颢:
颢,汴州人。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才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
崔颢一人,不仅工闺怨之诗,亦工山水之诗,边塞之诗,其人一生正直,豪迈,却落得浪荡轻浮之名,世人之目光,何其鄙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