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带七岁的儿子读《大学》。读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时候。儿子突然说:“妈妈,暂停一下,我知道‘心不在焉’是什么意思。”
带儿子读经典,我一直秉承熟读成颂的观点,从来不给他讲解是什么意思,他主动提出来了,我才会停下来跟他讨论一下。
儿子说:“‘心不在焉’就是当我写字的时候,写着写着不写了,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情了。那就是‘心、不、在、焉’。”
我笑了,说:“对,就是这个意思。”我并没有继续给他讲下去,因为他理解的很透彻。
对于儿子自己可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我并不感到意外。他已经有好几次突然停下来,说出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的意思了。
刚开始,我家明先生在教儿子读经典的方法上,和我的意见是不同的。他建议逐字逐句地给孩子解释,解释一段读一段,背诵一段。不过带儿子读书的是我,所以只能采用我的方法了。
我采取的是“百遍读书法”:以章节为单位,每一章节读一百遍。刚开始我来教着读,等到儿子会读了,就由他来指着读。一百遍,只读不背。分章节读完之后,再通读一百遍。每天读书三十分钟到一小时。
儿子用这种方法读完了《大学》,正在读《中庸》。每晚读《中庸》之前通读一遍《大学》。我对他的要求是必须用眼睛看着,不许背诵。其实他早就会背了。
我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我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读时不懂,可当他遇到与文中相同的场景时,往往会顿悟出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的意思。自己悟出来的,比别人教的,更加深刻。
随着孩子生活阅历的丰富,和对经典的持续学习,总有一天他能够完全理解所背诵的内容。或许不等到那一天,他就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去自己寻求词句的含义了。即使那样,体悟的也比别人直接给他讲解的要深刻得多。
儿子刚开始读经典是不情愿的,读着读着就成了一种习惯,每天读得高高兴兴。他相信读书可以增长智慧。
带孩子读经典这段时间,我总结了几点收获:
1、直接读,读一百遍(也可以更多),不用讲意思,他将来自己会理解。你现在给他讲,他理解不深刻,容易忘。
2、每天读书一小时最好,最低30分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调整时间。
3、最好从《论语》开始读起。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其包含的智慧是无限的。
4、不要中断。形成一个习惯不容易,断了又要从头再培养。
5、读经的年龄,越小越好。孩子小的时候,学习经典和学习儿歌的难度是一样的。
6、多给孩子听经典。不要管他听不听得懂,听了就有收获。越小的孩子听了越效果越明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其实它本来的意思,并不是说书必须读100遍,只是说书读熟了,它的含义自然就会领会了。这点对于大人来说也是适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老实的读,读的多了自能感悟其中妙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