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写实诗人,与李白的豪放、浪漫截然不同,杜甫的诗是写实的,绝大多数都是反映其时百姓疾苦生活的,我们在初、高中学过他的很多诗,我现在还记得他的《石壕吏》中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脍炙人口的佳辞名句,令人印象深刻。
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我看到的、读到的他唯一的一首反映他喜悦、欢快心情的诗,我随即在网上查阅(一直不用百度,用微软的Bing),才知此乃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全篇“喜”气逼人,颇具艺术感染力。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 安史之乱结束。
诗词解析:
1、衣裳(cháng):衣服。《说文》曰:“衣,所以蔽体者 也。上曰衣,下曰裳。”
2、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地,胡乱地。
3、青春:指春天的景色。
近期来,我脑海里经常是这首诗,心里在琢磨这首诗,早上、闲暇时多次诵读,多少算读出了其中意:
诗中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以及“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穿”、“向”用得颇具传神。
“忽”写出了“传”的突然,“初”写出了“闻”的急促,有了忽传,才有初闻时的惊喜,有了“却看~但看”之后的情景,才有了“漫卷”的动作。“穿”是由于从从巴峡到巫峡,峡谷险要且江面狭窄,舟行其中,如箭穿梭。从襄阳到洛阳,走陆路,所以用“向”字。诗人的狂喜通过这一系列的词眼跃然纸上。
由此,我想起来古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心若菩提》一书中提到,1995年,上海锦江饭店总经理助理袁辽骏送给他一套书《曾国藩》,要他好好看看。那几年,最畅销书的有两本,一本是《胡雪岩》,一本是《曾国藩》,其时流行语是: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曹、袁皆非官场中人,却首推《曾国藩》,何意?
曹连看三遍,才看明白,曾国藩在湖南、江西官场处处郁郁不得志,很大程度与其强硬、锋芒的性格有关。性情低落到极致的他借为父亲守孝的机会,逃避眼前这个烂摊子,回湖南好好休养调整反思,期间心情颓废、万念俱灰致病重甚甚,后一癫丑和尚开一药方,药方上四句话、12个字:“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大悟,随机心病、身病迅然痊愈。待他二度出山时,其待人接物、言行态度判若两人,乃至后有大成。
于是,曹终察袁意,学会吃亏,守雌,随即特意电话致谢袁,并将此12字书写成对联,挂于办公室8年。
其实,做人,做学问,抱朴守拙,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坚持,真正做到了,不成功的应该极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