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过去阳光灿烂的姐弟俩,甭以为啥都无欲无求。在澳式教育之下的孩子,内心里的自我意识,总会恰逢其时被唤醒。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不能因为我们的亲、我们的好就混淆不清;每个孩子都有表达意愿的权利,倘若遇到不公平,可以大声说出自己的“NO”。
说说外公外婆直接感受的姐弟俩吧。女儿昨天上午与我们闲聊,谈到乐乐弟弟这两天比较郁闷,老给妈咪嘀咕 “老师怎么还没奖励我呀?”妈咪说你最近表现好吗?好呀。怎么个好呀?认真听课、踊跃发言、遵守纪律、对人礼貌、学习成绩不错。看来小帅哥对自己还蛮有自信。那就继续努力呀,相信老师很快就会奖励你的,听者连连点头。下午放学首先见到外婆,一向不露声色的小帅哥,迫不及待告诉外婆获奖了。傍晚见到陪姐姐跳舞返家的妈咪,更是一连串英文表达,把获奖经过说得明明白白。从面部表情瞧波澜不惊,从内心起伏看激动不已的小帅哥,看来还是蛮有功利心的哈。这么小的孩子有点上进心,能说得上是功利心吗?我看不能这么言重。对于应有的荣誉追求,恰是孩子内心自尊的觉醒:别人能我为啥不能?别人能做到我为啥做不到?我只要努力就应该有收获。孩子这样的心思应该得到鼓励。当然在没有得到应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继续努力的信心,我这样的解读或许理念化了点,6岁不到的孩子哪能想得那么复杂。这段时间外婆老爱带姐弟俩户外骑车,姐姐骑的两轮自行车,是前几年外公外婆送的生日礼物,明显的人大车小了;弟弟骑的则是高一点的手扶滑滑车,操控起来有点别扭。外婆意在互换一下,姐姐没吭气,弟弟连摇头那是姐姐的我不能。此事放在我们小时候,姐姐让弟弟不容置疑,但放在现有的价值体系里,则要先明确这财产的归属,谁才有财产的让渡权利。很明显外婆没完全弄懂这个道理,孩子们则已经有了这些个意识。
看上去的姐弟俩,黑头发、黄皮肤,会说带有英语腔的中文,但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却是有着英文方式构筑的价值体系。他们更加注重逻辑、注重实证、注重规则、注重法理,注重独立思考。当然在中国文化浓郁的家庭氛围里,他们也会兼容东西方文化特色,成为博采众长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