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2021年度写作读书成长营第25篇/字数1441/累记字数33160
我们店的隔壁是一家面粉店,还兼买杂粮,如红豆、绿豆、玉米糁,等等。
面粉店是山东人开的,家里有老俩口和他们的儿子,儿媳及孙女。
听说老俩口以前是山东某粮食部门的员工,深圳改革之初,单位在深圳设立销售点,便委派他们两夫妻过来驻守。后来单位倒闭,他们便全盘接手,开始自己经营。
以前深圳的生意好做,拥有这个门店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不仅帮儿子娶了媳妇,还帮儿子在深圳分期买了房。
时光荏苒,转眼间,老俩口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店里的财政大权也早已交给儿子、儿媳妇了。
老太太今年65周岁,有高血压;老头今年67周岁,有糖尿病。两个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每个月有7000多块钱。
现在,老俩口很想回老家养老,却又不敢回去。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儿子、儿媳撑不住这个门店,养不好刚刚上初中的孙女。
因为同是北方人,所以他们一家都称我为“老乡”,特别是老太太,对我非常热情。
老太太唠叨,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在门店和她儿子吵架;也经常在我面前发牢骚,述说他儿子每天只喝酒、不吃饭,不像个过日子的人;儿媳太懒惰,每天要不是他们老俩口早晨6点多来开店门,等儿子、儿媳来开门,都上午10点多了,还做啥生意?等等。
这类话几乎每天都要在我耳边重复一遍。作为邻居,我的耳朵虽然早就因此而起了茧子,但每次她唠叨,我还是礼貌性地笑笑,偶尔也安慰一下她的情绪。
毕竟自认识他们之后,老俩口一直对我不错。
不过,平心而论,听的时间久了,虽然日常跟他们的儿子、儿媳打交道非常少,但我的心里,却对他们的儿子、儿媳印象变得越来越差。特别是对他们的儿子。
自认识他们一家以来,我从来没见过小俩口跟老俩口在一张桌子上吃过饭。儿子、媳妇太不孝顺了,特别是儿子,父母每天为了店里生意,那么辛苦,儿子有时还会跟老太太吵架。
因为老家要修路,前几天,老俩口要一起回去办理他们父母迁坟的事宜。他们已经有好多年没一起回去了。
走的前一天,老太太特别地嘱咐我,说他的儿子、儿媳做什么事欠考虑,他儿子又喜欢喝酒,脾气不好,两家店是邻居,如果有什么事情,望我多担待。看我笑着答应,她才放心。
老俩口回家的第二天早晨,6点多,老太太的儿子来开店门了。这可是我自跟他们做邻居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早晨7点多的时候,儿媳妇来了店里。
整个上午,两夫妻配合默契,生意并不比老头、老太太在的时候差。
中午,儿媳妇做好饭,小俩口一起吃,有说有笑,热闹得很。
下午,因为要借用他们的小拉车,我便去问,他们爽快地答应。后来还的时候,他们也很客气。
再后来,没事的时候,我们在一起闲聊。老太太的儿子跟我聊南方的大米、北方的面粉,聊得头头是道,还说他们店以前只是卖面粉,并不兼买别的东西,后来因为他爸有糖尿病,他才决定卖杂粮,他想让他爸吃到货真价实的杂粮。
聊天的时候,他的媳妇一直坐在边上,在那里微笑。
第一次走近他们,彻底颠覆了我脑子里对小俩口早已根深蒂固的坏印象。
第一次面对他们,我的内心有些歉疚,为以前对他们的主观不好的评价。
其实,他们不是不孝顺,也不是像他们的父母担心的那样,他们是“阿斗式”的人物。只是他们的父母太强势,一直舍不得放手,没有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父母,明明孩子已长大成人,想要单飞了。可作父母的仍舍不得放手,让孩子独自去闯荡,还总是挑孩子的毛病,担心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对。
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如果你一直给他机会让他独自去飞翔,那他在你心里就永远长不大。
所以我想对天下所有的父母说,适当放开您的双手,孩子肯定会生活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