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歧视 Price Discrimination
1.歧视的原因
市场上不同的顾客群体有着不同的支付意愿(Williness to Pay),因此对不同的顾客制定差异化的价格方案可以同时获得支付意愿高和支付意愿低的客户,帮助我们有效地攫取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获得比单一定价更高的利润。
2.与产品差异化同步
- 顾客拿到的都是一样的商品,但是不同的顾客群体为这种商品支付了不同的价钱。
例子:订阅杂志,旅游景区的门票,电影院门票等等。 - 顾客得到的是不同的服务或商品,但是却支付同样的价钱。
例子:淘宝上的包邮商品,无论送到哪个城市都是一样的价格。 - 商品之间的差别很小,但是价格产别却非常大。
例子:同一个航班上,经济舱、商务舱、头等舱不同的定价。 - 成本更高的产品,却只需要支付更低的价格。
例子:软件商为学生党提供的教育版。
二、价格歧视的级别
1.一级价格歧视
即一个消费者一个价格,需要两个条件:
- 我们要能完全观测到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 我要能够向每个消费者索要不同的价格
比较容易实行一级价格歧视的地方:网络交易,商家可以根据用户的登陆信息和浏览记录了解用户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和折扣优惠,这些为用户量身定做的优惠可以消除用户的价格敏感性,提供他们的购买意欲。
2.二级价格歧视(套餐)
条件:
- 企业提供不同的购买选择(价格和质量或价格和数量的组合)
- 消费者会根据他们的支付意愿和偏好,自行选择其中一个组合
- 公司无需去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特点和偏好
二级价格歧视和一级价格歧视的差别是,二级价格歧视提前进行定价,然后由消费者自行选择自己能接受的定价。
三种类型:
1.非线性定价(Nonlinear Pricing)
非线性定价是指消费者就某一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总价格同购买的总数量不成线性比例的一种定价方式,如通常所说的数量折扣和数量补贴
表现形式有:
- 与数额相关的折扣
- 第一件贵,后续便宜
- 固定部分+浮动数量增加
非线性定价可以提升利润,使得公司会提供越来越多的资费标准和价格,但是也有一定代价:
- 需要对应的开发、计费、培训和成本
- 客户可能面临选择反而放弃
- 研究表明多线定价带来的价值减少很快,高成本时企业应该提供较少选择
2.版本化(Versioning Pricing)
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版本,并对版本进行质量、功能、易用性上的差别定价。
残次品/次级版本:商家会降低原始产品的质量以实施价格歧视,这次次级版本会售卖给支付意愿较低的消费者。商家在制作次级版本时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但是在售卖过程中却会以较低的售价出售,如学生版软件。
3.捆绑销售
对于商家来说,消费者具有异质性,一些消费者更愿意为产品A消费,一些则更愿意为产品B消费。如果要将产品进行单独销售,商家需要为每件商品进行单独定价,而更加妥当的策略应该是将产品A和产品B捆绑定价。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愿意为A、B的捆绑组合消费。对于商家而言,捆绑组合可以降低消费者之间的异质性。
简单的降低价格无法很好的区分高价值消费和低价值消费者。这时采用捆绑销售的策略为高价值消费者提供与基础产品捆绑的额外服务,提高高价值消费者的效用,避免稀释市场,可以更好的吸引高价值消费者。
3.三级价格歧视(群体定价)
商家通过观察消费者的特征推测出他们的支付意愿和可承受支付价格的高低。
消费者特征通常是基于地理位置、职业、消费时间等,一般可以基于
- 工作社会地位:例如学生党和成年人;
- 地理位置:例如同样的麦当劳套餐,机场餐厅的售价远高于市区餐厅;
- 宗教:例如穆斯林和基督教徒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
- 地区差异:例如同样的电子产品在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售价;
- 时段:例如出游淡季和出游旺季的机票酒店价格差异;
来观察不同消费群组的特征。
三、跨期定价 Intertemporal Pricing
在产品销售的初期,将产品以较高的价格售卖给支付意愿最高的消费者。而在产品销售的后期,为了吸引支付意愿低的消费者,对商品进行降价处理。(长尾效应)
问题:
- 耐用品:使用期较长,用户会延迟购买,使销量降低
- 消费者认知:早期的用户可能认为不公平,放弃购买,导致整体销量降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