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是最近热播的一部记录片,给国内的家长们提供了丰富且深度的国际视野,看看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看了第二集芬兰的教育,豆瓣上的小清新们都被感动了:



而在我看来,芬兰人强调“人人平等”、“不要竞争”、“崇尚自由”等教育理念,是一种自欺欺人、无视房间里的大象的行为。
-
被采访的那位小学老师有没有想过:我这一生都在努力提高自己并把人们的下一代教育好,我对社会的贡献小么?凭什么在我上班的城市里我连房子都买不起,还要每天坐火车通勤?凭什么所有老师都是按部就班五年自动涨一次工资而已,那些希望付出更多努力得到更多报酬和职场晋升的人,或者只是简单地想拥有自己的房子的人,又该怎么做呢?
-
被采访的“愤怒的小鸟”创始人有没有想过:我凭着芬兰人引以为傲的创造力,辛辛苦苦做出这么棒的产品卖给全世界玩家,凭什么苹果可以躺着抽走我一半的税?只要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有动手能力、能做产品,我们的教育就算成功了吗?我们的国家在全球化分工协作的未来世界会处于什么位置呢?
-
被采访的北极圈里的养鹿人有没有想过:我真的拥有我所说的“自由”吗?真正的自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想去哪就去哪,不想呆在哪就可以不呆在哪。我呆在一个别人都不愿意呆的极寒之地,我是真的如我所说的“哪都不想去”,还是想走也走不了呢?我虽然很富有,但大部分财产都是以驯鹿的形态存在的,驯鹿像石油一样是一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不会进化的,而别人创造出来的工业品、艺术品、软件和科技等等却在不断地演化升级,相对而言自然资源会越来越不值钱,而我的后代们却安于现状还想留下来养鹿,他们有危机意识吗?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并且竞争激烈才是真相。刻意掩盖真相的教育,值得我们感动么?值得我们学习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