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周轶君记者导演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想了很多。不仅深刻感受到了教育是一种艺术,也进一步认识到,教育这件事应该是多么崇高。
第一集介绍的是日本的幼儿教育,有太多让我觉得认同的地方了。不如一条一条写出来。
1.身体教育 了解你的身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应该学习的是怎样利用身体来表达自己。比如说你怎样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以便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我觉得这就是用生理行为影响心理的一个积极的例子吧。其实发出响亮的声音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自信心。这就像一种技能可以被学习和掌握,是孩子们在每天练习的。所以,用好你的身体,它其实一直在等待着能够配合你。

举起手臂喊口号,简单的仪式感告诉自己:身体已经准备好啦,可以开始活动啦.

2.以自然为本 我们生活的时代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可自然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就拿我自己来说,大麦和高粱我是分不清楚的,还有许多的蔬菜植物我也是连名字也叫不出来,更别说是进一步了解它们了。这其实是很让人担忧的一件事。都说学习是为了生活,那教育一定也首先是为了人能生活。如果不了解自然,生活该从何谈起?在纪录片中的那所日本幼儿园里,你可以看到茄子,看到洋葱正在生长的样子,看到马匹在马厩里吃草以及活动的样子。一方面孩子们通过这种直接接触能更好地学习自然生物的知识,另一方面孩子们爱护自然的品质也会在无形中培养起来。这就是高于语言的教育吧。我们国家现在也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春游秋游或者其他校外学习活动,希望未来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3.从小让孩子学会为他人考虑。这一点可以展开来谈很多。因为为他人考虑就意味着孩子不能给别人带来麻烦,这就意味着孩子要有规则意识,做事情做到底……从不能自动关上的自动门,到没有水槽的水龙头,每一处的细节都让我很感叹。心里要永远能够想到别人,真的是渗透在他们教育的方方面面。日本社会人之所以这么压抑,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在人前哭是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感受的,是会给别人造成负担的,所以即使他们有很强烈的负面情绪也不敢表现出来。这一点,就是过于考虑他人感受而带来的消极的结果吧,不过这个情况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因为泪疗师在帮助这些压力过大的人们通过流泪来释放情绪,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接受这种情绪调节方式。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为他人考虑这一点,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4.感恩教育 大家都不陌生的饭前礼仪,日文 いただきます,可以翻译为我开吃了。每一天每一顿餐前都要感谢,感谢自然为他们提供食物,感谢食物牺牲了自己。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我想,教会孩子懂得感恩也是教育成功的一个体现吧。

5.重视学习的节奏而不是知识本身 日本幼儿园老师的教学同样也是快节奏的,不会因为孩子的年纪小而故意放缓节奏。校长讲到,学习,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节奏。我想,这就是说教育者应该要有能力去发现更多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吧,比如怎样教会孩子学习。授人以渔,应该尽早。

做为一名教育者,应该时刻保持一颗爱心,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爱学习,爱思考,爱创造,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希望有一天,每个孩子最好的学校都可以是离家最近的那一所,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可以让回忆变得美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