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走出孤独》摘要

《走出孤独》摘要

作者: 盼望_c5ec | 来源:发表于2021-03-15 18:18 被阅读0次

网络上曾流传着一个国际孤独等级表。这个表把人的孤独分为十个等级,它们分别是:

一个人去逛超市,一个人去快餐厅,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吃火锅,一个人去KTV,一个人去看海,一个人去游乐园,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做手术。

  不知道你能够忍受到哪个等级?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些事情我全部做过,我是个孤独的人,我可以忍受孤独。”

  但是请注意,你一个人吃饭、逛街和生活并不代表孤独,这只能说明比较擅长独处;如果让你回到熟悉的社交圈子中,你依然可以和朋友聚会,和家人共度时光。

  真正孤独的人害怕社交,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这种孤独是有害的,因为长时间的自我封闭状态,会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从这种孤独的状态中走出来?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走出孤独》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阿德勒曾与弗洛伊德共事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观点与弗洛伊德有分歧,最后两人分道扬镳。随后,阿德勒自立门户,创办了个体心理学。

这本书正是阿德勒思想的精华。在书中,阿德勒详细阐述了孤独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走出孤独的指导方法。读完这本书,你将会知道如何走出孤独。

接下来,我将把这本书拆分为三个部分,为大家解读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首先,你会认识什么是孤独;其次,你会了解孤独的根源是自卑感;最后,你会了解如何走出孤独的方法。

学完后,你将会重新认识孤独,慢慢打开自己封闭的心,与其他人建立起合作关系,从而走出孤独。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01什么是孤独?

根据《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单身成年人的人数超过2亿人,其中包括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

针对这个庞大的独居群体,不少商家嗅到商机,“孤独经济”这个经济产业链随之应运而生,并且日益发展壮大。

什么是“孤独经济”呢?

简单说,就是商家为满足一个人的要求,而定制出来的各种社会化服务。

比如,以前大家去吃火锅时,都得叫上几个人,但是对于独居者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事情。所以有商家推出迷你小火锅,一个人就能吃火锅了。

渐渐地,迷你KTV、小型健身房、一人定制旅游这样的事物也逐渐成为主流。

pexels-photo-1143514.jpeg

可以说,只要你想一个人做一件事,你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服务。

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孤独这个词也一再被人提起。很多人都觉得,一个人去做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孤独。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是否就意味着孤独?

如果由梁文道回答这个问题,他肯定说不是。因为他经常自己一个人出去外面吃饭,但从来都不觉得孤独。

马家辉也经常一个人独自生活,用这段时间来写作,但他写作完后,还是要回归到正常社交生活中来。

孤独和独处是有区别的,而且独处对于我们也有好处。

比如你上了一整天班,下班回到住处后,你可能只想先躺在沙发上好好休息一下,并不想再应付多余的社交生活。

这时候要是朋友还打电话给你,让你出去聚会,你心里其实是拒绝的。

有时候,你可能还要准备资格证考试,或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盘,那么独处对于你来说就很有必要了。

所以说,一个人独居或一个人吃火锅逛街,也不见得会孤独。

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孤独呢?

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孤独背后,是对人群的敌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如果你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很自由,那你并不是孤独。

但是你是被迫一个人去做一件事,因为你找不到一个你可以信任的人,来和你合作,那么你就是一个孤独的人。

也就是说,你的内心竖起了一道屏障,把你自己和其他人隔离开来。因此,你无法融入社会,去和其他人建立合作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罪犯、酗酒者、自杀者这类人,其实都是内心极其孤独的人。

因为他们一遇到问题,不会想着去求助他人,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成功,不愿意也无法融入社会。阿德勒认为,这就是他们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社交恐惧症者、老好人实际上也是孤独的人。虽然他们看起来不会伤害他人和社会,但心底里对他人充满了敌意,无法和其他人建立合作关系。

比如,职场上的老好人宁可自己受尽委屈,也不敢拒绝同事们的要求,因为他们害怕拒绝之后,同事们会讨厌和排斥他们。

他们把身边的人看作洪水猛兽,只要有一个人指责他们,他们的内心就焦虑不已。

所以说,不是只有离群索居才叫遁世,身处人群中的孤独才显得刺骨。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孤独的解释。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意味着孤独。真正的孤独是指无法融入社会,与其他人建立起合作关系。

这种形式的孤独,即使你整日身处人群中,你也仍然感觉到和团队、和社会格格不入。

02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孤独的人是无法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的人。那么,想要找到对抗孤独的良药,我们要先找到孤独产生的症结,为什么人会感到孤独?

在阿德勒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自卑感。也就是说,孤独是因为人们的自卑感引起的。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下,自卑感人人都有,它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自卑感,它是一个人对自身状态的不满。正因为感到不满,所以我们想要弥补自身欠缺的部分,追求优越感,来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的状态。

比如,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在看到身边大人的畅所欲言后,他会感到自己的无力,因此有了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就驱动他追求优越感,去学习语言,从而能够和周围的人自由沟通。

再举个例子,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从小在哥哥的光环下成长。

哥哥聪明可爱,深受全家人的欢迎,而阿伦森则显得愚笨和木讷,就连父亲在临终前都担心他以后不会有什么成就。

尽管在哥哥的衬托下,阿伦森很敏感和自卑。但他以自卑感为动力,努力去追求优越感,想让自己变得像哥哥那样优秀,最终他成为一名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

更进一步说,一切文明都是在自卑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正是因为人类的无知,又对未来充满期待,所以才会去努力探索自然和宇宙,科学才会得以诞生和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类踏出的每一步行动,其实都是为了克服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这二者相辅相成,是人类超越自我的原动力。

说到这里,你可能又疑惑了。因为按理说,有自卑感不是坏事,反而能成为成长和努力的催化剂,怎么孤独和它还有关系呢?

这是因为,健全的自卑感可以让我们努力奋斗,于他人建立联系,寻求他人的帮助,并不断追求卓越。

但是过于强烈的自卑感反而会让我们跑偏方向,产生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正是这两种情结,让我们无法与人建立起合作关系,因而我们就会感到孤独。

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这里做一个解释:

自卑情结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它是指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不相信自己有解决的能力,所以产生了自暴自弃的退缩反应。

比如,口吃症患者苏珊认为自己因为口吃而无法找到好工作,于是她就自暴自弃,不去找工作,就是一种典型的自卑情结思维。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苏珊认为自己有口吃时,她产生了自卑感。

拥有健全自卑感的人,就会尽力去弥补自己的短板,比如通过刻苦练习说话来治好自己的口吃,并努力积攒所需工作技能,为找到好工作做准备。

相反地,苏珊并没有这种改变的勇气,她认为出去找工作,别人肯定会嘲笑她的口吃,所以她就干脆不找工作,只待在自己狭窄的小世界里。

最终,苏珊就会变得越来越害怕与外界接触,因而也会感到越来越孤独。

解释完自卑情结,我们再来看看优越情结是什么吧。

所谓优越情结,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它指的是一个人表现得自己好像很强大,从而沉浸在虚假的优越感中,以此来掩盖内心的无力和自卑。

比如,口吃的苏珊因为口吃自卑。但她无法长期忍受这样的自卑感,也无法接受这样无能的自己。

于是,她便暗示自己“我要不是有口吃,我肯定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据此,她在内心幻想出了一个没有口吃的职场女强人,并从中获得了优越感。

但是,现实中的苏珊还是没有改变现状,她依然不敢去融入社会,去找工作。她所获得的优越感是虚假的,她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再举个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可能小时候比较穷,自己总是觉得低人一等。

于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自卑感,他们就会拼命去挣钱,无论是什么手段,只要能够挣到钱就可以。而且他们一旦有钱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炫耀。

比如,他们会追求各种各样的奢侈品,身上总是穿着各种各样的名牌服饰。

他们不仅在现实中炫耀,还喜欢在网络上炫耀,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有钱人,以此来显示自己是个特别的存在。

请注意,一个总想着要突出自己特别身份的人,必然无法和他人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因此也无法友好地融入社会,这样的人会内心孤独,其实也不足为怪了。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看起来是相反的两个词语,但二者联系密切。

拥有自卑情结的人,因为忍受不了自己的自卑感和自己的无能,就通过追求虚假的优越感,来假装自己很强大,因此掩饰内心的自卑感和无力感。

所以,本质上来说,优越情结是一种升级的自卑情结,是有自卑情结的人用来逃避困难的一种方法。

我们再次强调下,这两种情结都会导致人无法真正融入社会,去和他人建立起合作关系,因而人也就会感到孤独。

那么,你可能想问,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利用自卑感来超越自我,有些人反而因为自卑感自我封闭,成为孤独的人?这里我们就需要学习一个关键词:社会感。

什么是社会感?它指的是人们想要与其他人建立关系,一同合作的欲望。

阿德勒说,人天生就有社会感。因为人类既没有狮子和猩猩那么强壮的身体,也没有其它动物足够的防御能力。

这个特性就决定了人类必须通过社会合作,来抵御残酷的外部环境,以群体的力量来弥补自身力量的缺陷。

所以,社会感充足的人,会懂得去关注别人,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在遇到困难时,总能用不损害人利益的方式解决。

反之,缺乏社会感的人,无法融入社会与其他人建立合作关系,他们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从来不去关注别人,这样的人会感到孤独,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社会感发展充足,而有些人的社会感发展不足。阿德勒认为,这主要与身边成人的引导有关。

电影《叫我第一名》的男主角科恩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这种疾病,会让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还会不自觉发出像狗叫一样的奇怪声音。

从小,科恩就不被周围的人们所理解。同学们嘲笑他发出的奇怪声音,上课的老师批评他故意捣乱课堂,将他定义为坏学生。

就连他的父亲也对他失望透顶,为有他这样的儿子感到丢人。父亲最终选择和科恩的母亲离婚。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人来引导他,那么他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毫无疑问,他肯定会因为这个病而自卑不已,也不愿意和其他人交往,因为他担心会被人所嘲笑。

最终,他就会将自己和整个社会割裂开来。在他的眼里,社会将会是无情和冷漠的,他无法感受到任何温暖,他又怎么会学会与其他人去合作,和其他人产生联结呢?

好在,科恩的人生中有两位贵人。一位是他的母亲,一位是他的小学校长。

科恩的母亲从来不曾放弃科恩,她一直想让科恩真正地融入社会。她带科恩去看医生,还带她去了互助团体。

团体里有着许多和科恩一样病症的人,但是这里的大人无法工作,小孩无法上学,整个团体都充满了逃避社会的氛围。

科恩的母亲不想让他变成社会的边缘人物,带他离开了互助团体。随后,科恩转学了,就在这个学校,他遇上了人生的另外一个贵人,也就是学校的校长。

在学校的一场音乐会上,科恩坐在台下不断发出怪声。音乐结束后,校长把科恩叫上舞台,告诉所有人科恩发出怪声是因为他的疾病,这并非他所能控制的。

然后校长又问他,其他人要怎么做才能帮助他。

科恩愣了一会,因为一直以来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将他当成怪物,现在却有人愿意帮他。科恩有些讶异地告诉大家,希望他们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

下台后的科恩依旧怪叫声不断,但这次所有人都在为他鼓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社会对他的友好。这使他下定决心,长大后要成为像校长那样优秀的教师,去鼓励更多和他有同样困境的孩子。

科恩母亲对科恩的引导,以及小学校长对他的鼓励,让科恩有着充足的社会感。

即使长大后,科恩因为疾病多次面试受挫,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直到最后他找到教师的工作,开始他教书育人的旅程。

好了,我们已经说完人会产生孤独的原因了。

总结一下,孤独的根源就在于自卑和缺乏社会感。

但自卑每个人都会有,拥有充足社会感的人,能够融入社会,和他人建立联结,所以当他们感到自卑时,会以自卑感为动力,去努力奋斗,追求优越感,最终超越自我。

相反,缺乏社会感的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当他们感到自卑时,就很容易跑偏方向,产生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

这两种情结都会让人无法融入社会,去和其他人建立合作关系,所以人就会感到孤独。

03如何才能走出孤独?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出孤独呢?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意识到,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目标。什么意思呢?阿德勒认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他过去的经历,而是他未来的目标。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懒惰,成绩也很差,按我们来想,想要提高这个学生的成绩,那就是让他上课认真点,好好听课,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学生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那么我们就会明白,只要他的目标一直不变,他懒惰学习的习惯就不会消失。

所以在阿德勒看来,每个心理出现问题的人其实都是这种情况,行为和方法没错,但目标是错的。

比如,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只要到人多一点的场合,就浑身发抖、心悸不已,为此,他多次就医,希望能够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但在阿德勒看来,这位患者并不是因为自己口吃,才无法与人交往。

恰恰相反,他正是由于不想与人交往,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不正常的生理反应。也就是说,他口吃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社交活动。

只要自己是个口吃,他就可以不用去见陌生人,他还可以利用这个借口,拒绝同事们的聚会邀请,身边的亲人朋友也会因为他的口吃而小心翼翼地对待他。

由此可见,走出孤独,我们要做的,就是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目标。只要目标变了,心理状态和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那么,你想问了,到底怎样的目标才是有意义的目标,才值得我们去追寻?

在阿德勒看来,只要我们的目标中能够体现足够的社会感,就是有意义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我们的行为多半不会出现偏差。

关于人生意义,阿德勒在他的著作中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只有明白这一点的人,才能积极关注他人,与其他人建立起合作关系。我们所追寻的优越感目标也应该在于此。

举个例子,莫妮卡是个职场上的老好人,对每个同事的要求都有求必应。

无论是同事让她帮忙打印文件、做PPT还是其它琐碎小事,她总会揽下这些活。为此,她还常常为了完成同事的要求超时工作。

然而,她总是感觉与公司里的人格格不入,在公司里也没有什么可以能谈上话的同事,因此感觉很孤独。

从莫妮卡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目标是“获取其他人认可”,所以她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服务的。

虽然她会替其他同事完成工作,但她这种行为并不是奉献,因为她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其他人能够认可她。

所以莫妮卡要想真正走出孤独,就得改变自己原先的目标,将新目标和社会感结合起来。

如果你和莫妮卡有相同的境况,那么你可以把目标重新设定为“在工作中奉献自己的才能”,你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可以向同事求助,因为你和其他人是合作关系,你不再把他们视为敌人;

当你在工作时,你不再只关注自己能不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而是关注其他人会不会因为你的工作而受益。

比如你在做PPT时,就可以考虑怎样的PPT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别人能不能看懂你的PPT逻辑结构。

当你学会在工作中与其他人合作,并不断展现自我价值时,你自然就可以得到其他人的认可。

再举个例子,安安没有什么朋友,平时除了上班时间,其它时间都围着老公和孩子转。

一旦他们不在身边,安安就会很孤独。这是因为她的目标是“除了老公和孩子,我不想和其他人打交道”。

安安决定重新设定目标,比如“我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和他人建立起合作关系”。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安安开始参加读书俱乐部,和其他人分享自己所读过的书籍;也加了很多宝妈群,和其他人交流育儿经验。

总之,走出孤独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我们要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的是目标。

当有这个意识后,我们就可以重新设定目标,将自己的目标和社会上的其他人联系起来,去与其他人合作,为其他人做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行为不但能够使他人受益,也能够发展自我。

好了,《走出孤独》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就到这里了。我想为你总结下,我们今天一共讲了三个要点:

首先,我们重新认识了孤独。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意味着你是孤独的人,真正的孤独,意味着你无法融入社会,不能与其他人建立合作关系。

其次,我们了解了人会感到孤独的原因,根源就在于自卑感。

正常程度的自卑感能够让人奋发向上,超越自我。但是强烈的自卑感会让人产生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

一个人会因自卑感走向超越自我的道路,还是孤独的道路,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拥有充足的社会感。

社会感强的人,能够积极融入社会,去和其他人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社会感的人,则自顾自己,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与其他人产生联结。

最后,我们知道了走出孤独的方法,首先就在于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的是目标,其次,我们需要重新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要能够体现自己充足的社会感。

当你学会和其他人良好联结,并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成长时,即使你独来独往,也一样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所以,重新给你设定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和其他人合作吧!

相关文章

  • 《走出孤独》摘要

    网络上曾流传着一个国际孤独等级表。这个表把人的孤独分为十个等级,它们分别是: 一个人去逛超市,一个人去快餐厅,一个...

  • 走出孤独

    我是孤独的,但从无孤独无奈之感,因为我认为孤独也是可以用来享受的。 小时候,我是父母眼里最乖的孩子。我把父母交代的...

  • 走出孤独

    人走 ,茶凉 一缕气氛萦绕心田 有些寂寥 与莫名的哀伤 仿佛听见遥远山寺里 隐约低沉的钟声 仿佛触到一只鸟 半空坠...

  • 走出孤独

    在森林里构建了一座木屋, 这里有鲜花, 有雨露, 有洒下的阳光, 还有小鸟作伴, 可是,夜晚来临的时候, 除了月亮...

  • 走出孤独

    多久未与孤独谈谈了 是啊,我有我的自由 任由脚步走向黑暗 走向光明 走向未知处 那片片叶子的哀歌 是在悼念我逝去的...

  • 走出孤独

    想静一静心,便一个人踱到宅院里,祈望在月色中溶汇出清闲的心境。但是,这一个夜,却没有如水的月光。 拿起笔,想写点啥...

  • 走出孤独

    阅读了一本有些年代的书《走出孤独》,这是有关心理学的一本书,里面的道理虽是简单,但依然对现在还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走出孤独

    我们该如何走出孤独心境呢? 阿德勒曾经提出一个“共同体”的概念。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共同体”有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但...

  • 走出孤独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坐公交,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旅行…… 这是孤独吗?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并不觉得...

  • 怎样走出孤独

    孤独,提到这个词语就会心里发凉。没有知心的朋友,没有倾诉的对象。对自己的亲人也是报喜不报忧,生怕他们担心。即使在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孤独》摘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lk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