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书店购买了一本唐浩明谈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是写历史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曾国藩家书》也一直是我心中一朵玫瑰花。
今天有幸能好好的读一读它,那么在未来的几天里面,我将在我读的一些内容做一些笔记与大家分享。
曾国藩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即传统文化与一生的典型人物。
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一启示,处于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堪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于本土文化的滋润,尤其期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所获取的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加亲切实用,更加有效。
如何用国学滋养自己的内心?
建议,对于有志于此的人来说,可以用这个方法: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将他看透延伸,再由此一人去领悟全体。
古人说一经通则百经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就是我阅读《曾国藩家书》的一些笔记。
1.破天荒翰林。
曾国藩父亲曾留有一对对联: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2.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
曾国藩想到自己上有祖父,父亲,下有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又做清官,真是福禄周全,门祚鼎盛。深知月盈则缺,花盛则谢,常以盈满为戒,将书房取名“”求阙斋“。阙,空也,缺也。
3.他的祖父另一治家“八字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书,就是要勤读书。
蔬,就是要种菜。
鱼,就是要养鱼,湖南是水乡,有很多鱼塘。
猪,就是家里要养猪。
早,就是早晨要早起,不要睡懒觉。
扫,就是扫地,扫屋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曾家子弟,任你多金贵,都要亲自打扫卫生。
考,是祭祀祖先,心怀敬意。
宝,就是不仅要和家里人和睦相处,还要和邻居,族人,乡邻都要能和睦相处,人爱人,才是无价宝。
这八个字,曾国藩要求曾家每一个子弟,都要身体力行,坚持不辍,这份实践,这份坚持,曾国藩认为就当得起一个“勤”字了。
4.收获与长进
曾国藩来京是三年半,官位上没有多大升迁,长进却很大,主要体现在学问和见识上,而促成这一长进,一是来自于师友的启迪切磋,二是靠自己的自觉自律。
曾国藩的另一个老师是理学大师倭仁。他就给曾国藩一个修身要诀:研几。几乃几微之意。研几,即认真对待瞬间念头,细微小事,将他与修身治平的大事联系起来。对自己的整治最佳的方式就是记日记,在日记中无情的解剖自己,批判自己,以求达到精华心灵的目的。
5.为学譬如熬肉。
谈到做学问的方式为猛火煮慢火温。这是从煮肉中得到启发,肉必须经过这样熬味道才能出来,读书亦是如此,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掌握所读之书的概貌,然后再对其中的章节,乃至字字句句作细细慢慢的咀嚼,读熟读透,以求探知书中的要义奥则。对于必读的经典书籍,这种,猛火煮慢火温的方式值得借鉴。
6.读书之要在于格物致知。
今日之年轻人,若无心做大事则罢,若有心做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这千万不要是修身为迂腐,空术应从曾国藩成功的人生过程中开,看到此功夫的实际作用。需要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修身悟本,出彩仰望,在天使味道之前努力准备,一旦机会降临,变得很快把握,捷足先登。
7.”内圣外王”
出自《庄子,天下》:是故事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这是儒学信徒的一个理想人格,以为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
曾国藩将过去一切不合圣贤规范的东西,譬如为昨日种种死,而将一切合于圣贤规范的东西,譬如今日种种生。此曾国藩字号涤生,涤旧而生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