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之从头到尾粗读了一遍,原来这是一部“佛香满眼”的书。里边传递的佛学思想,比如感恩、利他、无我、积德行善等,与传统国学是相通的。
书共分七章,每章里面包含一些小文章,大多引经据典,阐述一个观点或道理,读后总有启发或收获。如,第二章“问佛陀情为何物”,此章中就含“爱的真名叫“无常””“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自由”“不负如来不负卿”等文章,我想,对于在爱情方面遇到挫折和打击的年轻人,如果有幸品读这些文章后,应能积极走出思想误区,不会声做过激行为。
书中第五章“缺什么不能缺信仰。”“有了信仰的人,内在的自律,远比外在的法律要管用得多。”在此章中,含一篇文章“佛陀是最大的心理学家”,讲述了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的压力:买房供房,父母健康,孩子教肓,情感婚姻。如何正确对待这四座大山一样的压力?“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心理疗法最为殊胜。”
其实不光年轻人,对于曾经年轻的人,又何尝没有遇到压力过?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所以,我想此书不仅适合年青人读,也适合其它年龄段的人读。
对我而言,读过一遍后,不光思想受到涤荡,还开拓了眼界。书中不少名人名言、有趣故事,令我大饱眼福。忍不住摘录一些,与简友分享。
一是关于红尘。“红尘”一词,是在唐朝开始使用的。当时的首都是长安,那里终日车水马龙,飞扬的尘土被夕阳染成了红色,故有“红尘”之说。后来,人们就用它来形容俗世。
二是关于仓央嘉措,原来他是六世达赖。他写的情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三是佛教中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就是行持十种善业,断除十种不善业。十种善业包括:
身体应行持的三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语言应行持的四种善业:不妄语,不粗语,不离间语,不绮语。妄语,指说假话。绮语指没有意义的无稽之谈。
意识应行持的三种善业:断除贪心,断除嗔心,断除邪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