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过非常好的医生,照顾病人情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人和善质朴,懂得生命大于天。
而我也着实遇到过夸大病情之下,给病人一股脑的开几千块钱护胃药的大医院的高职级的医生。结果,病人没吃几顿就好了,剩下的几种几十盒药就只能搁置到过期,然后当做垃圾扔掉。
这两年开展瓣膜修复的手术越来越多了。这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为重要。而若是在十年前,你若没有咨询到合适的医生,他可能会让你换机械瓣,即使是他知道有更好的手术方式,但鉴于医生本人可能并不擅长于此,他便不会提醒你做这样的手术。我遇到过一个医生,是阜外心外科的,主任级别。有病人有瓣膜问题,向他咨询,问他这种状况要不要做手术时,他说可以手术,并且给了病人联系手术的流程,还忙不迭的讲着手术日期安排。而当病人问是否达到了手术指征时,他又说可以等等。病人问可以等多长时间,他便说无法估计,无法向病人透露,只是要求病人每半年做一次彩超。病人问是何原因引起的,他便说原因不明。这个医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如果病人心急害怕或对这件事情了解太少,那么极有可能会做了手术,换了瓣,而这样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只是一台没有难度系数的手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却是一辈子的灾难。这样的医生不知是天使还是魔鬼?
一个亲戚去医院做了手术,术后没有给病人任何交代。而病人想要咨询,却又根本见不到医生,据说是因为医生太忙了,可我想,既然是属于这位医生的病人,肯定是要对每位病人负责的,忙难道就可以如此对病人的诉求不闻不问吗?因为害怕疫情,医院只容许病人自己在病房,就这样 ,出院时,病人虚弱的走出病房,在家人的搀扶下匆匆出院回到了家,后给科室打电话,不知是相关的医生还是护士接的,说没事,到时候自己把上面包扎的纱布去掉即可,然后用碘伏消毒。当病人说想要去医院换时,接电话的人又说这里不知道有没有换药门诊,建议可以去社区医院换。而后来才知道,社区医院真的不是人们不想去,而是那里真的不能称之为医院,因为他们什么事都干不了。电话根本别想打通,而如果你费尽周折的找到一个社区医院被告知什么也干不了,而你反问他们能干什么时,他们的回答是:只管拿药,并且是内科的药!
当病人想要得到权威肯定的回答时,就只能在网上一个叫做好大夫的平台上付费咨询。48小时内咨询费400元,只限文字咨询,医生看到后回复,而至于时效性,却无法保障,你提出的问题,医生可能会回答你,也可能假装没看见,根本不回答你。当她付费后询问了那位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后才得知,自己的这个伤口是要每两三天换一次药的,而这之前竟没有任何人交代过这件事,病人无法找到正确的人咨询,只得在网上搜医生的名字,付费咨询了才知道有这回事,这就是医生对病人的态度。而当她去换药时,伤口虽无大碍,却也没有护士说的那般轻巧,一个人就能换,而是在专业的换药门诊更换,而医生建议仍需再做一次换药方可,因为有些伤口仍未愈合。以前人们总是听到关于医患关系的新闻,而现在我想,所有的事情都并非无中生有,只是我们还没有经历过,不知道这其中到底埋藏着怎样的罪恶与无奈。
还听说过一个事可以说明有些医生是多么的没有同理心。一个姑娘替自己重病在身的家人挂了知名专家的号,终于排到自己进去向医生问询时,只一句话便被医生打发了,医生说,非本人无法给任何建议。而这位花了2000元挂号费,千里迢迢来院咨询的病人家属,就这样被无情的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了。而这就是现在的某些医生真正的做为,他们只是收了钱才会语焉不详的说几句,或收了钱也不会说哪怕一点点超出确定范围的东西,病人希望根据自己特例了解的一些情况,他们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他们说话谨小慎微,好像生怕多说了一个字会给自己带来无限损失一样,也好像自己所说的哪怕一个字都需要病人拿大价钱来购买。而这样的医生也确实是精明,精明到毫无人性。
现在去医院挂号动着50,100。而去一个非常小的医院也得30-50。记得在没有所谓的医改前,到一个医院去看个病,开点药,挂号费也没有这么贵。而医改后,老百姓反而看病更贵了,更难了。请问这是改的哪门子革,要革谁,为什么改来改去最后受损的依旧是老百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