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9c14baacc62a3630.jpg)
有不少证据,说明曹雪芹在写作过程中,对每一册的名单都一再地斟酌调整,比如香菱,他可能有过将其列入“正册”的考虑,后来调整为“副册”头一名;“正册”呢,本来应该是有薛宝琴的,这样也恰好与“护官符”的四大家族完全契合,但到头来,由于他对妙玉的看重,特别是八十回后妙玉对宝玉的命运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其意义超过了薛宝琴与柳湘莲遇合的故事,所以他终于还是割爱,让薛宝琴从“正册”中落榜。不过,可以断定的是,薛宝琴出身富贵,又嫁与梅翰林之子,是作为主子身份的女性,所以不会出现于“副册”。
为什么说薛宝琴算不上薄命?这要从她的成长环境讲起。薛宝琴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薛家,但自小便离开家乡,随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不同于养在深闺的千金小姐们,更像是个意气风发的女侠。所以论见识学识都不是处在深闺侯门大院、只从书文戏文上认识世界的姐姐们能比。书中有例,宝琴所作的十首怀古诗,暗含十件物品,但大观园中人无一能解开一二。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aa470b39b6a81e13.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30014749f9ed6c8b.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2feb9722cca55fdb.jpeg)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一个香菱学诗品诗也要回想旧年上京时岸上的景色,才能深入体会“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个中味道。诸钗之中,在书中明明白白写着有过出远门经历的,只有钗黛二人,宝钗跟香菱一道随同母兄乘船从南京来到长安都中,黛玉小时从苏州来至长安,后因父病重回苏州,再送父回苏州,再回长安,在船上可以饱览沿岸各地风士人情。探春姐妹等,出门不是坐车就是坐轿,即使好奇经常掀开车帘,能看到的也只能是街景和各色看热闹的市井人物。
她们都不能与走遍大江南北的宝琴相比,她们的命运被四大家族牵绊着,而且掌握她们人生命运的都是一干置她们性命不顾的封建家长们,他们为各自的利益牺牲子女的前途。十二钗的婚姻,在现存的80回(实是79回,当代红学家按所述内容将第79回分割为两回)中已知的如元春迎春,一个是依例不得已进宫,一个被父亲抵债卖给孙绍祖,据判词等暗示两人都不得好死。
元探之父贾政是典型的“好官”,唯皇帝是从,若上头要他奉献小女儿,他断不敢不从,更不用说贾赦贾珍贾琏之类,惜春巧姐等若非年纪尚小恐怕也要步元迎的后尘。黛玉的前途只在贾母的手中,一旦贾母去逝,也只能任人摆布;湘云的判词及曲子都暗示了夫婿将早逝,到时她孤身一人若遇上大风暴,无人可依托,也只能任凭贼人处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cf29080c52c1758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