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时间管理之一次性拆解拖拉磨蹭的底层原因。

儿童时间管理之一次性拆解拖拉磨蹭的底层原因。

作者: Sandy_Wang | 来源:发表于2022-04-14 22:40 被阅读0次

    坐标厦门,邻近泉州,受YQ影响,新学期开始不久,就已经遭遇了两次居家停课了。这不,抱怨孩子不自觉的、因为手机问题鸡飞狗跳的、写题验收一问三不知的......全来了!

    家长们最最头疼的还是拖!拖!!拖!!!

    这边赶着出门上班,那边还叫不起;这边工作一天回来精力已经到临界点,那边看着混乱的桌面,还有一堆没写完的题。然后就是晚饭后磨磨唧唧,耗时几小时的各科作业,这边想让娃早点睡,那边磨洋工;好好提醒耳旁风,吼一吼吧又委屈,脾气大的,还顶嘴对抗,有的一言不合还关门,这也太难了......

    这样的场景,在你身边,有没有出现?

    因为职业的缘故,最近听到太多家长反馈类似问题,想一想,决定用系列文的方式帮大家拆解拖拉磨蹭的底层原因,系统解决孩子时间管理的问题。

    第一期,咱就来说说为啥孩子们总爱拖。

    先来组数据,在一份网络调查中显示,92%的家庭都认为孩子有拖拉的问题,在所有养育难题中,拖拉磨蹭常年位居榜首,而且不论是幼儿还是青少年,都是“榜上有名”,这是个全龄段问题,只是不同年龄原因不同、程度不同罢了。而在这些被调查的家庭用户结果显示,只有不到20%的家长有找到系统的解决方案。这说明什么?普遍且“顽固”。

    “拖拉”,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磨蹭”,其解释是:行动迟缓,做事拖拉。看,关键词是“迟缓”,即慢!孩子慢,一定有原因的。

    上班要迟到了,网约车楼下已经等着了,预约的医生时间快到了,校车快到了......身处当下,我们根本看不见、不会想,慢,为啥慢,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快一点。我们一心只想“快”,“快点”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的。

    怎料,孩子当下已经问题百出,再被提醒“快点”,或是被大小声催促,只能更加手忙脚乱,久而久之,甚至以“对抗”来应对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越催越慢,一个拖拉的孩子背后大都有个唠叨的妈

    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拖拉的娃多半是两大原因,不会或者不愿意,能力问题或者是态度问题。再进一步,为啥不会,为何不愿意,我们从六个维度跟大家一一拆解。

    ⏰没时间概念

    先问问大家,孩子知道怎样是快,多久叫快,他们对时间的感知通常是靠感觉。哪怕是固定的时长,他们的感觉也是截然不同的。玩10分钟游戏,太快了;写10分钟单词,好久啊!孩子感受的时间通常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大部分孩子都缺乏“时距感”,也就是对时长的感受力。他们并不知道1分钟,10分钟,具体是多长,可以怎么判断。因为时距感是需要训练的,孩子对时间的认知,也是需要被培养的。就连咱们成年人也未必感觉精准,就拿刷牙来说,科学建议标准时长3分钟,你试过吗?如果没有,今晚可以试一试,真的很久、很久...哈哈哈。

    时距感是需要训练的,有多少家长教孩子认识过时间,感受1/3/30分钟有多长,用钟表时间来管理事件和行为?很少!绝大部分孩子,对时间快慢的判断来自于“父母的催促”,全凭音量,快点还是可以慢慢来。

    而且,他们既没有体验过快的好处,也很少承担慢的后果。提前完成作业,时常被加量;来不及了,全家总动员,直接包办代替。

    【解决方案】

    4时5器:看时(现在是7点)、计时(刷牙3分钟)、报时(闹钟)、预估时间(吃饭?作业?看动画片);手表、手环、计时器(提醒,比如休息5分钟)、沙漏(枯燥的事儿,比如刷牙)、番茄钟(专注事件)

    多大开始教孩子认识时间合适呢?两岁能和父母简单交流就可以开始建立事件、行为和时间的关系,比如:明天去动物园,什么是明天?咱们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睡一晚上,就到明天了。

    ⏰缺乏能力没自信

    很多时候孩子的磨蹭不是故意的,是因为动作不熟练。比如:穿衣服、扣纽扣、系鞋带、跳舞、用筷子等。成年人认为很简单的事在孩子那里,其实非常复杂。我们给孩子的示范往往只是呈现结果,而没有分步骤拆解并训练动作,所以,在成年人中,系鞋带和拿筷子姿势不正确的大有人在。

    还有一种情况是“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听懂或者训练不到位,作业自然就慢,比如作文和抄写,显然前者要启动,就会慢很多。

    这些情况,如果我们家长没有停下来观察,想办法帮助孩子,简单粗暴地包办或者催促指责,都会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只会更慢。

    【解决方案】

    Baby step,缩小规模、精细拆解。能力和自信,都是后天训练的。就拿我自己跑马拉松来说,我从500m都呼哧气喘的人到成功挑战半马,就是一点一点蚂蚁搬家式地推进。2公里、3公里、5公里,然后开始挑战7公里、10公里,然后是12、14、16,半马前三天的18公里,当天,21公里轻松完赛。

    不要小看那一点点的进步,孩子哪怕每天背3个单词,一年也是1000+。慢慢来比较快

    ⏰精力不足

    ⏰环境干扰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问题:

    一写作业就玩这玩那,停不下来;一到学习就烦躁不安。

    晚上睡得迟,一到晚上就兴奋,入睡很慢,睡眠时间不规律。

    孩子的书桌和房间一团糟,物品摆满桌面和地面,孩子的笔,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少说也有三四十只。

    孩子写作业呢,大人一会儿去送杯水,一会儿去拿张纸,过会儿又送个水果,吃个点心。

    就会因为精力不足或者环境干扰导致拖拉磨蹭。

    【解决方案】

    规定入睡时间,不踩红线、到点睡觉,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规律作息习惯。

    带着孩子整理书桌,留下10%高频使用的物品,随手可取,其余按类别收纳。比如:三色笔各留一支即可,其余备用笔或不常用笔收纳进抽屉,看着清爽、拿着方便。办公室笔筒一堆挑来选去的情况太普遍了。效率都是在这些琐碎中流失的。


    让家长着急上火的更多时候不是“不会”,而是明明有能力,就是不去做。大概率孩子”不愿意“都是两个原因,没兴趣或者是因为被唠叨而抗拒。

    ⏰没兴趣

    就这没兴趣,还分情形呢。就拿吃饭来说,正在看动画片,吃饭时间到了,显然,是叫不动的。没有可口的饭菜,磨磨唧唧不行动。也可能是今天遇到啥事儿了,没兴趣;亦或是身体不舒服,没胃口。

    作为家长,还得有耐心去观察、沟通,才能引导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一句”快点“,因为这,根本不解决问题。

    学业或家务上的没兴趣,已经有太多的父母找到了成功的路径和方法,这样的信息资源从来不缺,缺的恰恰是没意识到。所以,我说,要让孩子快一点,我们先要慢下来。

    ⏰被唠叨催促

    最后我想重点说说“催促”问题。因为太普遍,太习以为常,“中毒”太深,危害太大。网络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小学生每天被催促的次数高达20次,生活中我们跟孩子说得最多的不是“我爱你”,是“快点儿”。

    这催促唠叨啊,不仅不能解决拖拉的问题,还有三大危害:依赖、责任心减弱和习得性无助,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是激化叛逆。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节奏,该吃饭了、要洗澡、该睡觉了,如果每件事都是我们去提醒孩子,不但会打乱孩子的节奏,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反正妈妈会提醒,我不需要操心。自然,孩子也没有办法对自己该做的事情负责任。而养育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一个成年人的标志是什么?就是做负责任的决定。

    所以,有人说,“要想毁掉一个孩子,你就狠狠地催促TA”。 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年拖延症的根源很可能是童年被催促的应激反应模式,在某些事情上有典型拖延的家长朋友们可以把记忆拉回到童年,是不是会想起某个惊人相似的画面,尤其是大脑明明想改,行动怎么就做不到的拖延场景。

    【解决方案】

    用明确的提示替代“快点”,比如:长针指到8我们就要出门了。距离睡觉时间还有10分钟。

    最后,我想说——

    删除“快点”、停止催促,这是我们能帮助孩子的第一步。

    《圣经》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亦有时,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特质,陪伴他慢慢成长。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想象这画面,如果你是孩子,这支持,温暖深厚;如果你是这等待的父母,这画面,就是幸福和爱。

    帮助孩子快一点,自己先要慢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时间管理之一次性拆解拖拉磨蹭的底层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oo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