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一个写作社群,有人说:“但是你的大纲和行文逻辑,才是最应该下功夫的。”
我看到后,回了一句:“说起行文逻辑也不一定重要吧?我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面行文逻辑很乱,作者想到哪写到哪儿。情节应该最重要。其次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对方又回复我说:“我讲的行文逻辑,包含了你说的情节和表达,包括了整个故事的设定,也包括了人物和场景等等,但是我不知道你说的行文逻辑是什么,你只要说清楚这一点就可以了。”
我当时开车,没立即回复。等我赶到单位,看到上面这句话,直接会意了。说:“如果要是这样,那么就没问题了。你的意思比较宽泛。我说的和xxx说的一样。”
xxx是另一个人,他说:“就好像6382740915是没有逻辑的,1234567890是有逻辑的。”
其实xxx的意思是说,行文逻辑如果是6382740915,就是没逻辑。而我要表达的是这其实有逻辑。
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判断,我是受到了许荣哲写的《故事课》的影响。书中将一个故事的行文逻辑总结出一套公式,名为靶心人公式:“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将这七个元素进行任意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一样的故事,顺序是不重要的。
但如果是表达逻辑混乱,那么还是要修改一下的。这是写作的基本功。比如对一件事进行描述,句与句之间毫无逻辑性,让人看不懂,那才是真的有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