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所以,写文章的人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本周主题作业就写:“我眼中的.......”,可以写人、写物、写景,畅所欲言!
大家感觉如何?
——秋儿
看到本周的主题作业,忽然想到了前几天看到的记者采访著名演员,现在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人艺)副院长冯远征的一段视频。
今年6月12日是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日。北京多家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
人艺这个招牌在文艺圈还是颇具影响力的。从事文艺工作的人,能成为人艺一分子还是很值得庆贺的。
70年的建院史也说明了它的成长历程。一路走来,涌现出一大批被观众熟知,并喜爱的优秀文艺工作者。
老一辈建院初期的于是之、焦菊隐、苏民、舒秀文、朱琳、胡宗温;中间力量如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新生主力君于震、王雷等,这些在文艺界响当当的名字,影响着文艺圈里的一代代新人。前不久刚刚离世的表演艺术家,“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也是人艺的代表人物。
人艺创作的优秀剧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常常是一票难求。比如《茶馆》演了几十年,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如今仍是观众推宠的剧目,这是人艺一代一代传承的结果。
当传承这个问题记者问到冯远征,人艺为什么能70年如一日,把剧院经营的如此成功,冯远征回答:人艺有“一棵菜”精神。
什么是“一棵菜”精神呢?就是全体演员不分角色大小,都要尽心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像一棵白菜,白菜有叶有心,一层层的白菜帮,包裹着菜心而形成一棵受人欢迎的白菜。这预示着团结、包容、齐心,有这样的团队精神,还有什么不能做成的事呢!
几十年来,人艺就是靠这样的精神,代代相传,给我们呈献出了一台台优秀剧目,宝贵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茶余饭后,以及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一下精神上的愉悦。
我眼中的人艺就是这样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艺术团体。在以金钱至上,哗众取宠的文化快餐氛围中,显得尤为可贵。
用冯远征的话说,演话剧的酬劳比演电影的报酬不知要低多少倍,但人艺的演员没有一个表示不满的。在他们眼里,能登上人艺的舞台是何等的光荣,是千金难买的荣誉!
这是70年来人艺人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金字招牌,这个招牌是一代一代的人艺人努力传承的结果。
祝愿人艺青春永驻,为大众奉献出更多更美的精神食粮,让文艺的艺术之花更加娇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