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纽约时报畅销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作者丹尼尔•科伊尔,走访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小提琴手、战斗机飞行员、艺术家,甚至银行劫匪,去了解这些人背后有没有普遍的成功规律。
最后他发现,若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一万个小时是什么概念?
一天8小时一周5天的话,你就需要花上快5年的时间。
英国神经学家莱维提也从科学角度认证了这一理论,他对于人类神经系统的研究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上万小时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这等于是在告诉我们,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所以,再有天赋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也都需要长期持续的反复练习,才能让一项技艺完美掌握。
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世上绝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那些厉害的人,一直很努力,但却不着急。
你越着急,目标就会离你越远02
曾国藩在《曾胡治兵语录》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这是很高的人生境界。
做事情的时候专注于事情本身,不去忧虑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不沉浸在过去的痛苦里。
这样才能不被外界环境所牵绊,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过好当下。
一个小和尚问得道的师傅:“您得道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老和尚说:“变化很大。”
“那到底有什么变化呢?”小和尚问。
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不理解:“师傅,这不是一样吗?”
老和尚说:“不一样,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的时候只想着砍柴,挑水的时候只想着挑水,做饭的时候只想着做饭。”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整个社会都出现一种急吼吼的浮躁态度。你争我抢,很担心迟别人一步,属于自己的就不在了。
你越着急,目标就会离你越远03
成功是急不来的,只有持续付出努力,对过程把控有度,才能一步步向前推进,逐渐达到理想的目标。
所以说,心态和过程决定结果,着急要结果之前,你要先问问自己准备好了没有,够不够格。
我们往往很向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状态,但无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都需要时间。
认识一位朋友,智商高,学习能力强,从小到大都是学霸。他和我分享过自己上大一时的一段心路历程。
那时候刚入学,激情万丈,想学习和尝试的东西特别多。他学乐器、学画画、玩体育,恨不得能学的东西都掌握下来。
但很快,他的挫折感就来了。因为他样样都想学,分给每一样的时间就相对有限,每一样都学不精。在高中时总是拔尖的他,如今无法成为团队里的佼佼者,深刻体会到了失落与焦虑。
好在后来他及时纠正,开始专攻乐器一项,持续练习,到了大三,他已经成为学校乐队里的核心成员。
活得太着急的人,总是会急功近利,不仅达不到目标,还容易让自己陷入焦虑中。其实,想要真正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是消化、沉淀和练习。没有枯燥的练习,一次次的试错、取舍,就没有后来的厚积薄发。
不着急,才能从容不迫,不计较眼前得失,将自己的注意力真正着眼于过程上,收获水到渠成的好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